美股今年迎來大牛市,截至12月22日為止,標普500指數本月累升逾4%,全年計更升近24%,令單純追蹤標指的ETF回報也打敗不少主題ETF、行業ETF,以至其他采取較復雜投資策略的ETF,反映出投資要“保持簡單”的教訓;而市場上最有名的標指ETF為SPDR標普500指數ETF(SPY),今年回報達25.7%之余,近日更獲大量資金流入。
▲美股ETF本月至今吸金近690億美元,為兩年來最大的單月進帳。
SPY或創98年后最大吸金額
據彭博報道,投資者紛紛注資單純的股票基金,美股ETF本月至今吸金近690億美元,為兩年來最大的單月進帳,其中逾420億美元更流入SPY,有望創出1998年有數據以來的最大單月吸金額。
彭博行業研究ETF分析師Athanasios Psarofagis表示,雖然今年美股基金流入3,490億美元,略低于去年的3,980億美元,但三分之一以上資金均流入4只追蹤標普500指數的ETF,比例為歷來新高。相反,追蹤能源和公用事業等特定行業的ETF,今年以來“失血”120億美元,為歷來表現最差的一年。
不過,事實證明了這些資金是有先見之明。數據顯示,今年“主動型”(active-like)ETF包括主題式、ESG、因子投資、主動管理工具等,只有31%的回報跑贏大市,料成2014年以來最低勝率;而彭博追蹤的主動型ETF中,亦沒有一類跑贏大市的比率超過五成。
股息ETF年回報最差僅0.8%
至于在年初曾是市場寵兒的期權掛鉤ETF,獲數十億美元資金流入,但回報卻平平;其中最有名的摩通股票溢價收益主動型ETF(JEPI),今年回報逾9%,也大幅落后標指的表現。
股息ETF情況亦類似,因錯失由科技股帶動的升勢,令回報遜于標指,其中表現最差的安碩精選股息指數ETF(DVY),全部押注在公用事業股和金融股,今年來總回報只有0.8%。
多元化最佳方式是持有標指
萊利財富顧問公司(B. Riley Wealth)首席市場策略師Art Hogan指出,持有多元化投資組合可能是駕馭投資環境的最佳方式,而要做到這一點的最佳方式就是持有標普500指數,因此如果今年一開始就說經濟衰退即將到來,所以要進行防御性投資,那么“你的鼻子就被打了一拳”。
他又認為,當回顧今年表現時,相信很多人也會盤算,“如果我買入了標指,回報就會更好,為什么還要費心去進行因子投資或特定行業投資呢”。
事實上,“股神”巴菲特也曾經講過,“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甚么都不懂的業余投資者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而由于個股投資需要花費許多時間作研究,因此投資ETF被視為有效分散投資風險,以及節省許多研究時間的方法。
SPY流動性高 管理費較同業貴
標普500指數方面,包含了美國5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能有效衡量美國大型股的表現,而且成分股占了美股總市值約80%,普遍被認為是美國股市最具代表性的指數。
同時,目前在美股市場上,最有名的標指ETF為SPY,規模和成交量均是最大,產品結構為單一投資信托(Unit Investment Trust),因此股票分紅不能再投資,必須分發給投資者。至于SPY的好處除了可多元化投資外,其流動性也高,成本較買入股票為低,惟管理費率達0.0945%,相對同類型ETF的IVV及VOO為高。
缺點方面,與其他基金一樣,投資者沒有對投資組合的控制權,亦會有追蹤誤差、折讓與溢價問題,而即使具有多元化投資的優勢,某些行業或特定公司的表現亦可能會影響整體指數的表現,其前十大持倉股則依次為蘋果(AAPL)、微軟(MSFT)、亞馬遜(AMZN)、英偉達(NVDA)、谷歌A(GOOGL)、Meta(META)、谷歌C(GOOG)、特斯拉(TSLA)、巴郡B(BRK.B)及博通(AVGO)。
更多金融資訊,盡在星島環球網:
疫后復蘇勁,保險股擇優買,保誠受惠內地客源,美債息下行利友邦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