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最年輕中風個案僅3歲?醫生揭10大成因,頭痛恐是先兆

    發布時間:2024-01-12 16:49

    年輕不代表沒腦中風危機。香港一名15歲中四學生于昨日(1月11日)在灣仔參加陸運會時突然昏迷,送院后被發現腦部血管瘤爆裂,導致出血性中風。近年中風有年輕化趨勢,常見原因有10種。有醫生分享病例指,最年輕中風個案僅3歲。中風前一般有7大先兆,頭痛恐是警號之一。

    最年輕中風個案僅3歲?醫生揭10大成因,頭痛恐是先兆

    15歲女生陸運會腦中風 揭血管瘤爆裂

    昨日(1月11日),該名15歲女學生為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的中四生,送院初時出現頭暈、頭痛、作嘔等不適癥狀,半小時后情況惡化,被急救員送至運動場急診室。其后女學生突然倒地不起,一度停止呼吸和脈搏,被施以心肺復甦法后情況有所恢復,后來被送院醫治。經檢查后,發現該女學生后腦有血管瘤爆裂,導致“出血性腦中風”,并要留醫東區醫院腦科病房。

    甚么是出血性中風?根據醫管局資料,中風可分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這2大類型,成因及特征如下:

    甚么是中風? 中風的醫學名稱為“大腦血管疾病”。 腦部的血液供給因某些原因而減少或阻斷,令腦細胞突然缺氧。

    數分鐘內可令腦細胞損壞而失去功能,進而令該部份腦細胞所支配的身體功能受障礙。

    中風兩大類型

    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栓塞引致,這情況較為常見,超過七成的中風屬此類。

    腦血管的粥樣硬化,令腦部動脈中形成血栓。

    或是在心或頸大動脈所形成的栓子,游離到腦血管,阻塞血流。

    心臟其他疾病包括心律不齊、心瓣問題以及冠心病皆可導至中風。

    出血性中風:因腦內血管爆裂出血引致,多與長期性的高血壓有關。

    腦組織表面的血管爆裂,這與先性的腦血管病變有關。

    缺血或出血均令腦組織不能得到充分的養料和氧氣,受影響的神經細胞因而壞死,產生各種神經癥狀。

    小中風(即短暫腦缺血》(TIA))的成因與缺血性中風相同。

    最年輕中風患者僅3歲 醫生揭10大原因

    中風患者有年輕化趨勢。臺灣榮總醫院指曾接收3歲兒童腦中風病例,屬中風病例中最年輕個案。榮總醫院表示,兒童中風主要由以下4大成因所致:

    · 先天性心臟病或心臟畸形導致栓或腦栓塞

    · 動靜脈畸形或腦瘤引致腦出血

    · 自身體免疫系統或感染導致發炎反應

    · 毛毛樣腦血管疾病引致中風

    臺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胡奕晟中醫師表示,如果45歲前出現中風,就可被稱為年輕型中風。他指出,若出現以下6大因素,包括不良生活習慣,年輕中風機率就會大幅提高:

    1. 代謝癥候群

    2. 運動量不足

    3. 不良作息、久坐少動

    4. 高油、高糖、高熱量的飲食

    5. 吸煙、過量飲酒

    6. 蔬果攝取嚴重不足

    中醫教分中風7大先兆 手臂脹痛要小心

    注冊中醫師馬琦杰曾表示,除了突然面癱、平衡力變差等中風癥狀之外,根據中醫觀念,一些細微的身體特征也有可能是中風的警號。他提醒,如果出現以下7種情況,則有可能是中風的先兆:

    1. 突然不明原因頭痛

    2. 單眼或雙眼視力突然模糊

    3. 兩邊嘴角,上下不對稱

    4. 嘴唇唇色呈現偏暗

    5. 舌頭表面出現瘀斑

    6. 突然手拿不穩東西

    7. 上手臂內側脹痛

    中風11大癥狀 言語不清行路不穩是警號

    除了面癱、嘴歪眼斜,一旦發生中風時,身體其他部位也會出現異常狀況?據香港衛生署資料,中風人士較常出現以下11種癥狀,包括說話、行動力、視覺等方面也可能受影響:

    1. 身體變得虛弱,臉部、手臂或腿部感到麻痹及/或顫動

    2. 半身不遂

    3. 言語不清/失去說話能力

    4. 嘴歪

    5. 眼斜

    6. 視力模糊不清

    7. 吞咽困難

    8. 頭部劇痛

    9. 行動不穩或跌倒

    10. 大小便失禁

    11. 流口水

    嚴重者甚至昏睡、死亡

    7招減中風風險 紓緩精神緊張可防中風

    要預防中風,除了多做運動,避免精神緊張也是關鍵之一。香港衛生署就列出7大方法減低中風風險:

    1. 不吸煙

    2. 保持均衡飲食

    3. 減少飲酒

    4. 定期做適量運動

    5. 控制體重

    6. 避免精神緊張

    7. 定期檢查身體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

    熱門文章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