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產后抑郁情況很常見。過去數年,香港曾經多次發生懷疑患有產后抑郁癥的產婦,親手殺死自己十月懷胎產下的嬰孩。這些悲劇在世界上每個角落,不分種族,亦偶有發生,確實是一次都嫌多。
每100個孕婦有20個產后抑郁
懷孕,本應是每個女性都會感覺幸福的事。奈何,部分孕婦在愉悅背后,其實活在陰晴不定的情緒當中。她們這種情緒狀態,很多時候亦不被家人理解。臨床研究顯示,超過一半懷孕婦女在產后會情緒低落,其中每100個孕婦約有10至20人會經歷產后抑郁,嚴重程度則因人而異,患者發病的時間可以由產后數星期以至1年。
產后抑郁20種常見征兆 突然流淚/感覺被孤立
孕婦會因為生產后荷爾蒙的劇變、角色的轉變及各種各樣的家庭或環境因素,引發情緒及行為問題:
1. 情感方面
孕婦會無緣無故感覺到情緒低落、悲傷、無助、內疚、沒有價值或被孤立,容易流淚、激動和煩躁。
2. 行為方面
她們會對過往喜歡的事物不再感興趣、失眠或嗜睡、失去動力、沒有胃口(導致體重下降)、漠視嬰孩或伴侶、難以集中精神、記憶力差、缺乏決策能力及害怕被伴侶拒絕,嚴重者更有可能產生自殺念頭。
部分孕婦可能在產前已經出現這些情緒及行為問題,可惜親友并沒有察覺出來,而讓情況繼續,甚至再變差。
為何會產后抑郁?缺乏支援也易引發
除了生理因素引致產后抑郁外,亦有不少外在因素而增加患病風險,例如年輕懷孕、初為人母、角色轉變、嬰兒先天健康問題、夫妻或婆媳關系出現問題、經濟困難、工作環境和照顧嬰孩方面缺乏支援等;亦有資料顯示,孕婦如果在產前已經出現情緒問題,產后患上抑郁癥的風險會增加。
如何預防產后抑郁,改善情緒問題?
如何成為一個快樂的媽媽?以下是一些小貼士:
1、在生理層面,無論是產前或產后,要明白到因為荷爾蒙的轉變,這是暫時性的情況,適當地處理及面對,情況會逐漸改善;嘗試坦誠和伴侶或家人傾訴內心的壓力或不快的感覺,不要怕被別人覺得無用或奇怪而不尋求協助。
2、由確認懷孕開始,已經要為這趟身心靈之旅作好準備。
3、留意自己的情緒變化,不要以為孕婦容易煩躁屬正?,F象而不加理會,應當在每次見婦產科醫生時告知自己的情緒變化,有需要時可要求安排評估,爭取支援。
4、盡量抽時間參與產前講座及活動,更多了解孕婦需要,同時亦可與其他孕婦互相扶持。
5、伴侶商討家庭及財務的安排,例如:誰人可幫忙照顧嬰兒?
6、雖為老生常談,但需緊記切忌煙酒。
7、放松身心,做適量運動,保持社交活動,多些跟朋友分享喜與憂。
8、坐月子期間,不要只集中照顧寶寶和過勞,宜坦誠的伴侶分享自己的需要,要求協助。
9、切記,如果情況沒有改善,甚至出現有傷害自己或嬰孩的念頭,當盡快告訴家人及尋求精神科醫生的協助,不可掉以輕心。
給伴侶及父母的話:
*很多人會覺得生了小寶寶一定是快樂的事,而往往忽略了產婦生育后的生理變化及所面對的壓力。
*很多時會把焦點都放在小寶寶身上,而遺忘了產婦亦需要家人的關顧及支持。這種關顧不止于坐月子時的進補及休息,而更需家人心靈上的支援及關愛,產婦共同去面對家庭的轉變。
有研究分析,產后抑郁會影響產婦養育嬰兒的能力,并對嬰兒的身體健康,甚至成長和行為情緒發展帶來潛在的影響,而伴侶亦有較大機會受情緒困擾。因此,孕婦的產后精神健康是十分重要及必須受關注的。
賽馬會“順孕無憂”支援計劃
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最近與香港心理衛生會及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合作,開展為期3年的“賽馬會‘順孕無憂’支援計劃”,對孕婦及其配偶進行抑郁癥篩查,為孕婦及其配偶、家人和其他照顧者提供心理和物資的支援,希望計劃能有助政府就孕婦及其家人的情緒健康制定篩查機制和長遠支援政策,同時透過公眾教育和服務增加市民大眾對精神健康的認識。
撰文:羅翠玉 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高級講師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