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短程防空戰力,臺灣軍方對美軍購250枚人攜式刺針導彈,但因國際局勢一度傳出可能延宕。軍方指出,美方在去年10月的管制會議中響應,產制進度正常,未有延宕情事,可依規劃于2025年全數交裝。
根據2024年度防務預算,為提升戰時戰場存活率及對敵航空器損傷率,軍方耗資新臺幣72億元(約合人民幣16.3億),采購250枚人攜式短程防空導彈(人攜式刺針導彈)及108套發射系統、108套敵我識別器,以強化短程防空戰力;另外,軍方還打算耗子61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3.8億)持續預算籌購250枚人攜刺針及70套發射系統、62套敵我識別器。
因俄烏戰爭及國際情勢影響,日前傳出2025年完成交貨的期程可能延宕。軍方近期送抵“立法院”的報告指出,美方于去年10月管制會議中表示,已正執行導彈組件生產作業,產制進度正常,未有延宕情事,可依規劃于2025年全數交裝。
軍方強調,將繼續要求美方定期召開項目管理會議與月管理會議,提報裝備產制情形;另赴美履約督導,確保產制狀況,維護臺灣權益。
來源:中央社
專題 更多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