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20日在就職演說上稱,兩岸“互不隸屬”,引發外界熱議。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最新表態,痛批賴的說法是新“兩國論”,兩岸恐將面臨不可預測的風險和挑戰。
馬英九21日上午在“賴蕭新政府上臺后的兩岸關系”座談會上指出,臺灣現在已經是全世界普遍關注的議題,各方都聚焦在臺海是否會發生戰爭。英國《經濟學人》2021年5月號的封面故事,就曾將臺灣認定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他還舉最近知名的美國CNN國際評論員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的話指出,臺海情勢已從原本的“最危險”,進一步變為“更危險”。因此他主張,“這是地表上最不能出現煽動性言論和挑釁舉動的地方,各方必須保持溝通,以確保不會發生誤解和誤判”。
馬英九表示,然而,現在兩岸政府之間,并沒有溝通橋梁,民進黨執政已八年,兩岸迄今也沒有建立對話管道。今年大年初五在金廈水域發生的大陸漁船不幸翻覆事件,造成兩位大陸漁民不幸罹難,引發兩岸人心動蕩,情勢陡然緊張,從這個事件就可以充分體會當前兩岸問題的關鍵所在。
馬英九提到,2008年至2016年他執政期間,兩岸共同創造了和平穩定的臺海局勢,不僅兩岸人民受惠,更受到國際社會普遍的贊揚與支持,是兩岸關系發展的重大里程碑,他的兩岸政策,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爭議”是其中的核心理念,而“制度化協商”則是具體方法;兩岸的互信,則建立在兩岸于1992年11月達成的“九二共識”,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其涵義可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這就是“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
馬英九提到,2016年卸任總領導人后,兩岸關系開始顯著倒退,快速走向緊張與對抗,其中關鍵在于民進黨政府上臺后,拒絕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又找不到對岸能夠接受的新基礎,導致兩岸情勢日益變得比“最危險”還更危險。
他認為,但是,兩岸如果走向戰爭,并不符合兩岸人民的利益,也不符合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需要,今年4月他在北京再次與習近平會晤,他認真表示如果兩岸發生戰爭,將是中華民族不可承受之重。希望雙方都重視人民所珍惜的生命價值與生活方式,積極避戰謀和,以中華文化蘊涵的智慧,確保兩岸互利雙贏。
馬英九肯定習近平對他的觀點所給予的善意回應。他說,習近平提到只要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兩岸的中國人沒什么不能坐下來談的。習近平也期盼兩岸繼續交流,兩岸民眾常往來、多往來。這是他對臺灣釋出善意,給予賴清德上任后的運作空間。
馬英九認為,兩岸在統一前,大陸與臺灣之間是一種特殊關系,絕對不是兩個國家。他感嘆,然而非常遺憾的是,“行政院”陸委會卻立即以“炎黃子孫之說只是遠古神話”的拙劣答案打臉回絕;賴清德昨天的就職演說,不僅沒有正面回應中華民族的概念,還把兩岸關系定位成“兩國論”,無視兩岸之間最近好不容易累積的一些善意。
馬英九呼吁,他以曾擔任八年臺灣領導人的身分,為臺灣民眾請命,呼吁賴清德要以臺灣人福祉為念,放下意識形態,修正昨天就職時公開宣示的“新兩國論”,同時呼吁賴總統應該回到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文化與認同,和對岸展開對話,才能讓臺海有真正和平的契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