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熱浪/高溫/ 中暑丨去旅行小心中暑!港人熱門旅游地點日本及臺灣連日來氣溫甚高,日本昨(7日)出現40°C高溫,創今年新高,多人因中暑死亡;臺灣8日亦公布指,多個縣市可能連續出現36°C高溫,臺北市體感溫度預計高達43°C。長時身處極端炎夏天氣,務必做好防曬及多飲水,當持續出現13種中暑或熱衰竭癥狀,恐有致命風險。
日本氣溫高達40°C,東京198人中暑多人身亡
高溫天氣持續,香港天文臺預測未來9日氣溫高達33至34°C,非??釤?。正值暑假外旅旺季,旅游勝地臺灣及日本也一樣處于極端高溫天氣,游玩時小心中暑!
昨日(7月7日),日本氣象廳下午1時于靜岡市錄得最高氣溫40°C,是該市自1940年開始統計以來測量到的高氣溫,亦是日本今年首次達到40°C或以上的極端高溫。根據日媒《NHK》報道,截至昨晚9時,東京都已有198人疑中暑被送院,全國多人疑因中暑死亡。今日(7月8日),東京、大阪、名古堅、福岡等多地都錄得35°C以上猛烈高溫,并發出“中暑警戒”(熱中癥警戒アラート)。
臺灣體感高溫達43°C,酷熱雷雨交替
臺灣近日同樣天氣晴朗且炎熱。當地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公布,無雨時各地氣溫可升至36°C,惟下午須注意雷雨。當局公布,臺灣多個縣市將連續數天出現36°C高溫的機率,其中,臺北市本周體感溫度將高達42至43°C!天氣酷熱,要避免非必要的戶外活動、勞動及運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分、慎防熱傷害。
高溫天氣易中暑熱衰竭,出現11種癥狀恐致命
在極端高溫下,容易中暑或熱衰竭。如何分辨兩者癥狀?如何避免生命危險?根據衛生署資料,人在酷熱的環境里體溫上升,身體機能便會自動調節來降溫,例如增加排汗和呼吸次數??墒?,當環境溫度過高,這些生理調節不能有效控制體溫時,便會出現熱衰竭甚至中暑等情況。
什么算是中暑或熱衰竭?原因及癥狀是什么?
熱衰竭原因、癥狀
· 原因:長時間在酷熱的戶外環境進行體力勞動的人往往會因水分流失、電解質不平衡及身體器官欠缺足夠養分供應
· 癥狀:頭暈、疲倦、惡心、嘔吐、心跳加速、流汗加劇、口渴、肌肉抽搐
中暑原因、癥狀
· 原因:如果患者已出現熱衰竭征狀,但仍然留在酷熱的環境中,導致身體的溫度調節系統會完全失效,體溫會上升至41°C或以上致命的水平,稱為中暑。此時,若不及時替患者降溫及急救,便會有生命危險。
· 中暑癥狀:皮膚燙熱、干爽、泛紅;脈搏充盈、強烈;精神混亂,甚至全身痙攣或昏迷。若不及時替患者降溫及急救,便會有生命危險。
中暑/熱衰竭有何急救方法?
根據香港紅十字會資料,當人中暑及熱衰竭的時候,應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當身邊的人出現中暑或熱衰竭癥狀,可循以下步驟急救或處理:
1. 把患者移至陰涼處,并致電999召救護車。
2.檢查反應:若傷者清醒,補充水分及鹽分(如電解質飲品)。
3. 盡快降溫:松解衣物,用扇撥涼,用溫水濕毛巾抹身。
4. 中暑注意事項:
· 若傷者昏迷,維持氣道街暢通,安置傷者于復原臥式。
· 切勿給予飲食,以免阻塞氣道。
· 在傷者頸、腋窩及腹股放置冷濕毛巾。
· 安全情況下,可考慮將傷者浸于湖泊溪水中,協助身體散熱。
· 若傷者發抖,應放緩降溫舉動。
5. 立即送院治理。
預防中暑熱衰竭,推介13種飲品補水
天氣炎熱,身體為了降溫會增加排汗,多喝水就能補充大量流失的水分?英國圣安德魯斯醫學院曾比較13種飲品的補水效果,結果發現,喝清水難以長時間為身體保水,補水效果并非排第一!
13種飲品哪種更有效補水?(由低至至排行)
· 第13位:咖啡
· 第12位:窖藏啤酒
· 第11位:梳打水
· 第10位:水
· 第9位:運動飲品
· 第8位:茶
· 第7位:凍茶
· 第6位:無糖可樂
· 第5位:可樂
· 第4位:橙汁
· 第3位:全脂牛奶
· 第2位:口服補水液
· 第1位:脫脂牛奶
如何避免熱衰竭及中暑?
即使留在室內也有中暑或熱衰竭的風險!本港衛生署提醒,要經常留意天文臺發出的天氣警告,并采取以下措施以作預防:
身處室內或室外,預防熱衰竭/中暑的方法:
1. 穿著淺色和通爽的衣物,以減少身體吸熱,并方便排汗及散熱。
2. 帶備并補充足夠的水,以防脫水。
3. 避免喝含咖啡因(例如:茶或咖啡)或酒精的飲品,因這些飲品會加速身體水分透過泌尿系統流失。
4. 避免進行劇烈運動或作長程的登山或遠足等活動,因高溫、出汗和疲勞都會額外消耗體力。
5. 最好安排在早上或下午較后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
6. 在室內活動時,應盡量打開窗戶及以風扇或空氣調節系統保持室內通爽涼快,避免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
7. 調整工作安排,在較涼快的時段工作。如必須在炎熱環境下工作,盡可能在工作地點加設遮蔭,配以循序漸進的工作速度,并于定時在涼快處休息,讓體力回復。
8. 不應留在停泊的汽車內。
資料來源:日本氣象廳、熱中癥予防情報サイト、臺灣交通部中央氣象署、香港衛生署、香港消防處、香港紅十字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