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國安顧問奧布萊恩建議臺灣至少將“國防”支出增加至臺灣生產毛額(GDP)的5%;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說,這相當1年公務預算的一半都要拿去打仗了,全民勒緊褲帶搞“國防”,人民能不能接受?臺灣防務部門則強調,會依防衛作戰需求,考量臺當局財政與整體施政規畫審慎籌編。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國安顧問奧布萊恩建議臺灣至少將“國防”支出增加至臺灣生產毛額(GDP)的5%。圖為臺空軍第四聯隊實施F-16V實彈射擊訓練。(軍聞社)
美國一再表達,臺灣“國防”預算占GDP比重應達3%,“蔡政府”時期,“國防”預算由2017年的3217億元(新臺幣,下同)成長到今年度4406億元,8年增加近1189億元,再加計特別預算與非營業特種基金,今年度“國防”支出首度沖破6000億大關,達6068億元,占GDP2.5%,但距美方期望值仍遠。
賴士葆說,今年提高到6000億,已經是GDP的2.5%,若5%就要1兆元了,1年總預算才2兆多,等于要拿一半公務預算去打仗,其他預算要怎么辦?
賴士葆指出,目前公務預算最多用在社會福利上,也有一些建設需要進行,若拿GDP的5%用在“國防”上,勢必排擠其他預算使用;他強調,“沒有人反對維持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但還是應優先處理好兩岸關系?!?/span>
民眾黨“立委”林憶君表示,年度GDP2.5%用在“國防”預算上,已比北約國家還高出許多。她強調,臺灣一直都是美國主要軍事裝備出口對象之一,應該站在有效使用臺灣整體資源的角度,因應全球局勢與威脅變化,謹慎而永續編列最適合的“國防”預算。
臺灣防務部門強調,臺灣“國防”預算是依防衛作戰需求、強化不對稱作戰能力及提升作戰韌性等要素,并考量臺當局財政與整體施政規畫審慎籌編。
相關新聞:
來源:中國時報
專題 更多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