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常腹痛/便秘/腹瀉是癥狀?中醫推介18種食物湯水,改善腸胃止痛止瀉

    發布時間:2024-07-23 14:30

    容易腹瀉、腹痛,是患了腸易激綜合癥嗎?吃甚么可改善腸道健康?注冊中醫師張勇講解腸易激成因、癥狀,并推介18款湯水、食物來改善癥狀。他指出,腸易激綜合癥患者天生腸道較敏感,治療方案以健脾益氣、疏肝解郁為主。

    腸道健康

    何謂腸易激綜合癥?腹痛腹瀉是癥狀?

    腸易激綜合癥(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腸道功能紊亂、失調或腸道過敏所引起的癥狀的統稱,常見癥狀包括腹痛、腹脹、腸抽筋、肚瀉、便秘、感到排便不清、突然而強烈的便意、大便硬或呈水狀、或大便時伴有黏液等。

    腸易激成因是甚么?哪些人易有腸易激?

    注冊中醫師張勇表示,現時腸易激綜合癥的成因仍未明,或者并沒有單一而明確的原因,但一般認為與飲食習慣、心理壓力、情緒如緊張和焦慮、睡眠、家族病史或遺傳因素等有關。

    腸易激綜合癥

    引發腸易激的高風險因素

    1. 飲食習慣不當者,例如三餐不定時人士

    2. 常吃刺激腸道的食物,例如含咖啡因飲品、辛辣食物

    3. 壓力大的人士

    4. 家族病史及遺傳因素

    5. 嗜煙、嗜酒者人士 

    張勇醫師指,香港人生活及工作緊張,又經常食無定時,腸胃容易出毛病,不少人有經常肚痛腹瀉的問題,初起時癥狀輕微可能便不予重視,但若腸胃不適持續一段時間,需要特別留意。

    腸易激者多屬肝郁脾虛 常泄瀉/便秘/腹痛                                           

    張勇醫師指,腸易激綜合癥屬于中醫的“腹痛”、“泄瀉”、“便秘”等疾病范疇。在中醫的角度,腸易激綜合癥的患者多屬肝郁脾虛,以脾胃虛弱為本,即天生腸道較為敏感,尤其容易受情緖、壓力影響。

    即因緊張情緒、思慮過度、精神壓力等使肝氣郁結,肝氣不舒,從而影響脾臟,肝郁犯脾。中醫的治療以健脾益氣、疏肝解郁為主,中藥內服或針灸都能取得明顯療效。

    改善腸易激癥狀 宜吃6種食物

    張勇醫師強調,腸易激綜合癥患者進食要定時,并要注意飲食均衡,避免過食肥膩厚味而傷脾胃。平日應少喝凍飲、吃生冷食物,盡量避免奶制品、煎炸、油膩食品,多吃瘦肉、蛋類、豆制品、新鮮蔬菜及水果等。吃甚么可改善腸易激癥狀?他推介6種食物,有助患者紓緩癥狀。

    養生食療

    服用6種食物/藥材 有助紓緩腸易激征狀

    1. 白朮

    • 性味:白朮味苦、甘,性溫。

    • 歸經:歸脾、胃經。

    • 功效:補氣、健脾、燥濕。

    2. 芡實

    • 性味:芡實味甘、澀,性平。

    • 歸經:歸脾、腎經。

    • 功效:健脾、止瀉、除濕。

    3. 蓮子

    • 性味:蓮子味甘、澀,性平。

    • 歸經:歸脾、腎、心經。

    • 功效:補脾止瀉、益腎、養心。

    4. 茯苓

    • 性味:茯苓味甘、淡,性平。

    • 歸經:歸心、脾、腎經。

    • 功效:健脾、補中、滲濕、止瀉。

    5. 黨參

    • 性味:黨參性味甘,平。

    • 歸經:歸脾、肺經。

    • 功效:益氣、養血、健脾、改善便溏。

    6. 郁金

    • 性味:郁金味辛、苦,性寒。

    • 歸經:歸肝、膽、心經,

    • 功效:活血行氣、止痛、解郁清心。

    推介3款湯水食療 改善腸易激癥狀強化療效 

    除了改善不良膳食習慣,患者可以同時配合有助紓緩癥狀的食療,加強改善效果。張勇醫師建議選用3款湯水、茶療,包括:益氣健脾湯、四神湯及玫瑰陳皮茶。

    飲用3款湯水茶療 改善腸易激癥狀 

    1. 益氣健脾湯

    • 材料:太子參10克、五指毛桃30克、白朮15克、山藥15克、生熟薏米各10克、白扁豆15克、土茯苓15克、豬腱半斤。

    • 制法:豬腱先汆水,各材料洗淨同放砂煲內,加清水適量,大火煮開后用文火煲1.5小時,調味后飲用。

    • 功效:健脾固腸,益氣升陽。

    2. 四神湯

    • 材料:茯苓15克、淮山15克、芡實15克、蓮子15克、瘦肉4両。

    • 制法:瘦肉先汆水,各材料洗淨同放砂煲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后用文火煲1小時,調味后飲用。

    • 功效:健脾、祛濕,增強脾胃功能。

    3. 玫瑰陳皮茶

    • 材料:玫瑰花3克、陳皮3克、龍眼肉3克。

    • 制法:清水洗淨各材料,加適量開水焗泡15分鐘,每日約飲1至2杯。

    •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理氣、改善受情緒影響出現的腹痛、腹瀉。

    6款食物防腹瀉解便秘 日常保健改善腸胃健康

    至于并非腸易激患者,但日常本身的腸胃機能較差、胃腸道較易過敏的人士,平日稍有飲食失衡,或過食某些食物后,便容易有肚瀉、腹痛、肚脹、便秘等腸胃不適者,張勇醫師建議他們可適量攝取以下飲食,以強化脾胃、鞏固腸道運化功能。

    日常保健宜吃6種食物 強化腸胃機能

    1. 山藥

    • 性味:山藥味味甘、性平。

    • 歸經:歸脾、肺、腎三經。

    • 功效: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2. 大棗

    • 性味:大棗味甘、性溫。

    • 歸經:歸脾、胃經。

    • 功效: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治脾虛、便溏。

    3. 薏苡仁

    • 性味:薏苡味甘、淡,性微寒。

    • 歸經:歸脾、胃、肺經。

    • 功效:健脾、除痹、清熱利濕。

    4. 五指毛桃

    • 性味:五指毛桃味甘,性平。

    • 歸經:歸脾、肺、肝經。

    • 功效:補氣、健脾、化濕、舒筋活絡。

    5. 陳皮

    • 性味:陳皮味辛、苦,性溫。

    • 歸經:歸脾、肺經,。

    • 功效: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6. 百合

    • 性味:百合味甘,性微寒。

    • 歸經:歸肺、心經。

    • 功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

    改善日常腸胃不適 推介3款食療止腹瀉/腹痛

    平時若遇上一般肚瀉、腹痛等常見的腸胃不適癥狀,可怎樣處理?張勇醫師指,腹瀉時可暫時性禁食,約為6至8小時,以減輕腸胃負擔, 并注意補足水分,可多喝水、補充電解質。其后,飲食以溫和的、可飽腹的食物為主,例如稀飯、白米飯等。

    他推介3款有助止瀉止痢、健脾益氣,有助恢復的食療,包括:陳皮普洱茶、太子參大棗茶及沙參玉竹百合湯。

    3款湯水茶療 強健腸胃止腹瀉/腹痛

    1. 陳皮普洱茶

    • 材料:陳皮半塊、普洱茶葉若干。

    • 制法:陳皮、普洱茶葉略沖洗,加適量熱水浸泡10分鐘后,即可飲用。

    • 功效:行氣、燥濕。

    2. 太子參大棗茶

    • 材料:太子參6克、大棗1枚。

    • 制法:將上述材料洗淨,一同放入砂煲內,加入適量清水煲30分鐘后代茶飲用。

    • 功效:益氣、健脾、養血。

    3. 沙參玉竹百合湯

    • 材料:沙參5錢、玉竹5錢、百合3錢、山藥5錢、大棗2枚、豬腱半斤。

    • 制法:豬腱先汆水,各材料洗淨,同放砂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滾后,再用細火煲1小時,調味即可飲用。

    • 功效:養陰、益胃、生津。

    腸易激患者易伴有過敏性疾病

    中醫治療一般以健脾益氣、疏肝理氣為治療原則,因患者多以脾胃虛弱為本,平素正氣不足、脾胃虛弱者則更容易發病,像經常承涼飲冷、精神緊張、勞累、飲食不節等因素都會損及脾氣。

    張勇醫師指,臨牀上患者除了腸易激綜合癥的癥狀外,亦常見伴有鼻敏感、皮膚敏感,甚至哮喘等疾患,這些疾患大部分都與“脾虛”有關,故在預防及治療上,亦以健脾益氣為主。

    強健脾胃以“治本”,則“脾胃氣虛”所導致一系列的癥狀如腹痛、腹脹、腸抽筋、容易泄瀉、鼻敏感、濕疹、消化功能差、疲倦、精神差、氣短、手腳冰冷等皆可逐漸改善。一般常用藥,包括了山藥、白朮、茯苓、防風、黨參等中藥。

    精神壓力致腸易激 選用疏肝解郁藥療 

    對于成年人來說,神經精神因素對腸易激綜合癥的發病有密切關係,尤其是現代人常因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失眠、疲勞等誘發本病,所以用藥上除了針對不同證型用藥外,疏肝、解郁、安神亦是重要的一環,故對于壓力大、情況緊張的患者,用藥時亦要注重疏肝解郁、鎮靜安神,常用郁金、素馨花、柴胡金、白芍等中藥。

    配合針灸治療 增強脾胃腸道功能

    除中藥內服外,張勇醫師表示,亦可配合針灸治療腸易激綜合癥,臨床上較常選用胃經、脾經、肝經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陰交、天樞、太沖等穴位,以疏肝健脾、增強脾胃功能、放松神經系統。

    此外,臨床上亦有取背俞穴治療腸易激綜合癥,尤其是臨證檢查時發現患者背部肌肉緊張,或有側彎、腰背痛等問題,便當注意腰背、脊椎的不適亦可能反射至胃腸、腹部,或影響或加重腸胃不適的癥狀。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


    熱門文章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