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是中國的文物大省。其旅游業有幾個特點:一,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里有保存得較好的文化遺產;二,古跡甚多,“地下文物看陜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之說,山西是中國保存歷史建筑最多的一個省份;三,大景點多。如云岡石窟、喬家大院、平遙古城等。但小景點也值得一看,如各類古塔等,這也是山西的特色。
山西省已發現各類古塔580余座,經考證,山西古塔種類居中國首位。
在山西的各類古塔中,應縣木塔獨具一格。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樓閣式高層建筑,舉世無雙。它座落在應縣佛宮寺。木塔建于北宋至和三年。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總重量約為7400噸。
整個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分作上下兩層,下層為方形,上層為八角形。塔平面亦為八角形,高九層,五個明層,四個暗層,外觀為五層六檐。塔剎由基座、仰蓮、相輪、圓光、仰月、寶蓋、寶珠組成,制作精巧,與塔身十分協調。
木塔在設計和施工上匠心獨具,整體構架全部用木料建成。在結構上采用雙層環形、空間框架。上層柱腳插在下層柱頭的枋上,并向內遞收,形成一層比一層小的優美輪廓。全塔在結構上未用一顆鐵釘,全靠構件的卯榫咬合。塔的暗層,內外槽柱之間的聯系,用斜撐連接,成八角筒式雙層框架,加強了構件的整體性。全塔共使用54種不同形制的斗栱,種類之多,國內罕見。底層南北開門,四周設有回廊。塔內各層均裝有木制樓梯,游人可攀登而上。二層以上都設有平座欄桿,形成回廊,供游人憑眺。
塔內各明層中間都有塑像,共計24尊。其中底層佛壇上有一座高約11米的釋迦牟尼佛全身塑像。頂部有精美華麗的藻井,內槽墻上畫有6幅佛像。南北門兩側的墻壁上繪有天王、金剛及佛門弟子等壁畫。
壁畫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內槽南面門額壁板上的三位女供養人,她們體態勻稱,面容豐滿,衣著華麗,氣度不凡。
應縣木塔歷經滄桑,遭受過無數次自然和人為的破壞。元代以后,應縣曾發生過10余次較強的地震,其中6級以上就有3次,房毀人亡,木塔卻安然無恙。1926年軍閥混戰時,木塔曾中彈200余發,至今彈痕可見,而它仍巍然屹立。
1974年維修木塔時,在四層的主像內發現了一大批遼代的珍貴文物,對研究遼代歷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應縣木塔是中國古建筑中的瑰寶,是世界木結構建筑的典范,與意大利比薩斜塔,法國埃菲爾鐵塔并稱為世界三大奇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