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日前訪華,中方以高規格接待他。返程前的記者會上,沙利文透露美國總統拜登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年底有可能在出席國際會議期間會面。如今,外界關注習拜會是否成真。
沙利文此行,是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8年來首次訪華。拜登政府上臺后,中國中央外事辦主任和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在第三國會晤已經是兩國較為穩定的溝通機制。時任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同美國總統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的會晤除了第一次是2021年3月在美國本土安克雷奇進行,2021年10月、2022年3月、2022年6月,這三次會晤的地點均在第三國。中共二十大后,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2023年5月和9月和2024年1月三次同沙利文舉行會晤。一次是在奧地利,一次是在馬耳他,一次是在泰國曼谷。有評論認為,2021年3月拜登政府上任兩個多月后楊潔篪和王毅曾經赴美同其磋商。此番沙利文訪華應該是雙方工作關系有始有終的象徵。
拜登政府以來,中美關系是提級管控的,是由兩國高層外交官專人負責的,處理方式已經打破了以往的溝通慣例。但眼下,拜登早前在競選連任時突然宣布退選,改為支持副總統賀錦麗代表民主黨出戰,令拜登政府實際上已提前進入看守政府狀態,拜登本人還有5個月便卸任。無論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如何,不管是賀錦麗成功入主白宮后籌組自己班子,抑或是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勝出,下屆內閣將會大換血是不爭的事實,沙利文已提前成為過去式,但中方仍高姿態接待沙利文。沙利文整個行程除展開與王毅所率團隊,在北京以“戰略溝通”規格定位,展開共計6輪密集對話協商外,亦另行拜會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最后更在出訪北京最后一日,率團晉見習近平。
這背后,美中雙方各有各的考量。拜登極可能成為中美建交以來首位任內未曾訪華的美國總統。他在卸任前安排沙利文訪華,推動最后一次習拜會,希望藉通過穩定美中關系,向外界傳遞訊息,他有能力處理好大國關系,并藉沙利文此行為賀錦麗向中國摸底,以便她一旦在11月大選當選,為她制訂對華政策時提供意見,確保政策連續性,從而鞏固拜登政府的政治遺產。中國現時禮待沙利文,可謂是小注押在其身上。若民主黨續執政,對華政策將會拜規賀隨,確保過去4年中美關系跌宕起伏下所建立的良好溝通管道,得以保留和延續下去。假若特朗普回鍋做總統,中方也可以通過沙利文等知華派人士,作為中美溝通橋樑,繼續與美國民間和政商界保持溝通聯繫。
外界認為,美中關系日益對立,兩國關系持續承壓,沙利文這次的訪問恢復了“基辛格式接觸”,即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直接、低調地與中國對應官員打交道,以保障兩國關系不至于失控。展望未來,美國大選變數多多,定期、持續的溝通更顯重要,以避免兩個大國因誤會擦槍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