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國大打關稅牌,爭執多多,全球貿易關系進一步惡化。最新一例是加拿大宣布對中國電動車、鋼鋁產品分別大幅加征100%和25%關稅后,中國即表示將對進口加拿大油菜籽及化工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
歐盟上月宣布將中國制造電動車的關稅暫時上調至37.6%,幾周后又下調至36.3%。美國政府預計很快宣布是否對部分中國進口商品大幅提高關稅的最終決定,將是副總統哈里斯接棒參選總統后民主黨政府首次做出重大貿易決定。原定計劃將對中國電動車征收的關稅提高三倍至100%,對半導體和太陽能電池征收的關稅提高一倍至50%。
美國總統大選尚有兩月,參戰的共和黨候選人、前總統特朗普和哈里斯在競選中提出的方案存在很大分歧,但兩黨都日益將關稅視為保護美國制造商免受中國和其他全球競爭對手沖擊的重要工具。前總統特朗普的提議包括對大多數進口商品征收10%至20%的關稅,以及對中國產品征收60%以上的關稅。哈里斯雖然沒有透露她將如何處理關稅問題,包括是否會對中國征收額外關稅,但其競選團隊的發言人查爾斯·盧特瓦克曾在聲明中表示,哈里斯將“采用有針對性的戰略性關稅來支持美國工人,加強我們的經濟,并讓我們的對手承擔責任?!?/p>
美國對華加征關稅尚在猶豫,盟友加拿大就宣布從10月1日起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100%附加稅,涉及純電動、混合動力(含插電式)乘用車、大客車和貨車等23個海關編碼。這是迄今為止頒布的涉及中國電動汽車車型最多、加稅最重的措施。只是,外界分析認為,加拿大汽車主要靠進口,而進口的電動車主要是Tesla,中國電動車佔比微不足道,但當局為了以示是美國最忠實盟友,卻無視現實情況,拒絕像歐盟般對中國電動車僅加36%關稅和對Tesla附加9%關稅的做法,而是更狠地一律加征100%關稅,令中方覺得加拿大在貿易保護政策上采取了比美國更強硬的立場。為了反制加拿大的保護主義措施,中方決定尋求世貿仲裁,捍衛中國企業的利益,但世貿仲裁需時,可能持續好幾年才有結果,屬于遠水難救近火,故中方同時針對加國的油菜籽及化工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只要調查證明加拿大確實對華傾銷,中方便師出有名地對相關產品征收報復性關稅。事實上,加拿大自2018年底應美國要求扣留華為高管孟晚舟,中方其后暫停進口加拿大油菜籽作為報復,令加農損失慘重。當孟晚舟在2021年獲釋,中方解除禁令,加拿大對華商品出口恢復正常并創新高。
多國將關稅作為武器,執銳互對峙,可能引發包括全球報復性關稅在內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形成貿易戰,全球經濟恐受嚴重影響。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