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男子患大腸癌狂生瘜肉,醫生教吃1食物,大腸瘜肉全消失!

    發布時間:2024-10-04 14:01

    大腸瘜肉“切極都有”?有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50多歲男子連續接受3次大腸鏡檢查,每次均發現10多粒以上的大腸瘜肉,確診患上大腸癌。后來他聽從醫生建議,多吃1種食物后,大腸瘜肉竟全部消失!

    狂生瘜肉患大腸癌 吃1食物瘜肉全消失

    肝膽腸胃科醫生楊子緯在節目《健康好生活》指,該男子首次接受大腸鏡檢查時,醫生已耗用了逾1小時,為他切除了20多顆大腸瘜肉,其中1顆瘜肉更被確認是原位癌,病情上屬第零期大腸癌。

    為改善病情,該男子戒煙酒、戒檳榔,惟半年后覆診再接受大腸鏡檢查時,醫生再切除10多顆新長出來的瘜肉。惟半年后再覆診,卻再發現大腸長出10多顆新瘜肉,情況讓他大惑不解。

    楊子緯醫生于是建議男子從飲食習慣入手,包括增加蔬菜攝取量,并將進食的肉類全改為魚類。之后第4次覆診,該男子的大腸瘜肉大幅下降至只剩5顆,第5次覆診時沒再發現瘜肉。

    每周吃魚可預防大腸癌?

    吃魚可防癌?楊子緯醫生表示,外國有一項研究持續近15年、涵蓋英法德等10個歐洲國家,涉及52萬名參與者。研究人員追蹤他們的飲食習慣,包括分析魚的攝取量及種類。結果發現,每周攝取魚類和貝類總量超過357克(約2至3份)的人士,比起每周低于65克(約1份)的人士,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降低了12%。

    即使每周攝取100至200克魚類,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也降低了7%。研究亦指出,脂肪含量高的魚類,其防癌效果略勝于脂肪含量較低的魚類。不過,貝類的攝取量則與罹患大腸癌風險無關。

    吃魚為何可防大腸癌?研究推測,這與魚類中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有關。另外,魚類還富含維他命D、維他命B12、硒、特殊胺基酸,這也都是可能的原因。

    大腸癌有何征狀?瘜肉惡化成癌要多久?

    根據香港衛生署資料,大多數大腸癌是由一粒細小的瘜肉開始形成。瘜肉通常是良性的,但有些會慢慢演變為癌癥。這種變化可以歷時10年或以上。若不及早治療,癌細胞會侵入和破壞附近的器官,還可經血液和淋巴系統擴散至身體各部位。大腸癌在病發初期可能沒有任何癥狀,病征往往與其他腸道疾病相似,因此容易被忽略:

    至于較常見的征狀,包括排便習慣或大便狀態有所改變:

    · 持續便秘

    · 持續腹瀉

    · 大便后仍有便意

    · 大便帶血、呈黑色、帶黏液

    · 直腸出血

    · 糞便呈幼條狀

    此外,大腸癌其他癥狀包括:

    · 無故體重下降

    · 腹部發脹

    · 腸絞痛

    · 手腳冰冷

    · 疲倦

    · 心跳加速

    · 氣喘

    · 面色蒼白

    · 頭暈

    大腸癌年殺近2300港人 8類人風險較高

    根據香港醫管局公布的數據,大腸癌為香港第2大致命癌癥,單在2021年已有近2300名港人因大腸癌離世。癌癥網上資源中心指出,以下因素會增加患癌風險:

    大腸癌成因:生活及飲食習慣

    · 平日飲食時纖維含量不足

    · 常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類

    · 缺乏體能活動

    · 身形肥胖

    · 有飲酒及吸煙習慣

    大腸癌成因:其他因素

    · 患有“家族性大腸腺瘜肉病”或“連氏綜合癥”等遺傳性腸病

    · 患有“潰瘍性結腸炎”

    · 有大腸瘜肉或有大腸癌家族病史

    資料來源:《健康好生活》、癌癥網上資源中心、衛生署、醫管局

    熱門文章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