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曾國藩有著“六戒”,這“六戒”每一戒都有十四字,簡單概括分別是“戒逐利、戒行惡、戒揭短、戒狹隘、戒懶惰、戒恃才”,這六戒是曾國藩在多年的人生經歷中,用自己的親身體會領悟出的道理。
其中戒色是包含在“戒行惡”之中的,因為在曾國藩看來,沉迷美色也是一種罪惡,不過曾國藩也并不是一生下來就是這般。在年少時,他還因為好色沒少被好友取笑,直到成年后歷經種種磨難后,才逐漸磨煉出了過人的品性。
在離家進入京城為官后,曾國藩常與友人喝酒作樂,共賞佳人,過得非常暢意快活。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曾國藩的父親前來京城探望他,當時父親來到京城后,見到兒子已經變了個樣,憤怒之下只住了短短幾天便離去,臨別之時給曾國藩留下了一封信。父親在信中告誡曾國藩,正值建功立業的年紀,不應該將光陰浪費在這等事情上。這句話讓曾國藩幡然醒悟,此后便立下決心痛改前非,遠離美色等一切“惡”。
不過此時的曾國藩不過三十余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想要戒色又談何容易,為此曾國藩首先想到了一個辦法,將自己與美色沾邊的行為都記錄在書中,隨身攜帶查閱,以此來告誡自己。起初,這種方法起到了一定效果,比如曾國藩在一次宴席之上,見到了幾名貌美如花的舞者,曾國藩本能地注視了過去?;氐郊液?,曾國藩將此事記錄在書中,并批評自己“恥心喪盡”,以此來警醒自己。不過這種方法貴在堅持,如果有一次沒有記錄,那么就會心生懈怠,并且此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曾國藩又另尋他路。
此時曾國藩逐漸在朝中有了地位,職務也得到了晉陞,因此需要處理的事務相比之前多了不少,每日的空閑時間也少了許多,曾國藩便打算利用這個機會,徹底戒掉美色。
此后,曾國藩開始有意識將絕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工作,就算是在閑暇時,他也會通過與人對弈、練習書法的形式來打發時間,總是保證自己時刻處于一項事務中,這樣就沒有時間去貪圖美色。
相比于記錄的方法,此法雖然也貴在堅持,但是它的成效卻十分顯著,因為對弈和書法能夠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氣質,會自發地驅使個體遠離美色等物,實乃一舉多得。
除了戒色外,曾國藩還在戒煙上下了很大功夫,曾國藩自十四歲便開始抽煙,此后嗜煙如命,常常手不離煙,以致于家人都連帶著抽了不少的二手煙。
直到恩師歐陽凝祉發現其抽煙并嚴加斥責后,曾國藩這才意識到錯誤,此后開始戒煙,為了表明心志,曾國藩還把名字改為“滌生”。在日記中,曾國藩對于此次改名是這樣記錄的:“滌”意為清洗污穢,“生”意為新生,“滌生”連在一起便是表示“洗滌污穢,煥然新生”,也代表著曾國藩的決心和意志。
此后的十余年里,曾國藩始終和戒煙斗爭著,期間曾經失敗過兩次,好在最后成功戒掉了煙癮,從此擺脫了煙霧繚繞。
曾國藩戒色和戒煙,幾乎是同時進行的,能夠同時戒掉兩種惡習,這是一種何等堅韌的心性和自律。
曾國藩和原配妻子歐陽氏相伴多年,一直到歐陽氏步入晚年后,她為了曾家著想,主動要求曾國藩納妾,這才有了妾室陳氏,如果不是歐陽氏主動提出,曾國藩此生都只會有歐陽氏一位妻子,這在普遍三妻四妾的時代背景下,是怎樣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