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石破茂上任僅26天就解散眾議院改選,卻遭遇執政聯盟暴跌64席的巨大挫敗,令人回想起1993和2009年自民黨兩度丟失政權的局面?!都~約時報》指出,黨內對石破能否繼續擔任首相充滿疑問。若石破無法穩定局勢,日本可能重返首相頻繁更替的“旋轉門”時代。
日本戰后的政治體制確立于1955年,當時兩個政黨合併為現今的自由民主黨,創立至今70年,僅于1993年和2009年兩度短暫失去執政黨地位。1993年,貪腐丑聞和房地產泡沫破裂引發經濟衰退,以小澤一郎為首的7個反對黨組成聯合政府,實現政黨輪替。雖僅維持11個月,但結束了自民黨1955年以來的連續執政。
2009年,民眾再次以選票懲罰自民黨在經濟改革上的失敗,但立憲民主黨同樣難以取得選民長期支持,最終自民黨在2012年由安倍晉三率領重返執政。
上述兩次短暫輪替,在野黨的政績皆不甚理想,讓公眾留下“自民黨以外的黨派”也未必強過自民黨的負面印象。日本現今的狀態與自民黨前兩次敗北格外相似,自民黨慘敗卻依然保持最大黨地位,也沒有任何在野黨達到席次過半的標準,無法像2009年的立民黨單獨執政。
《紐約時報》分析,大選后最為關鍵的問題在于,石破能否繼續擔任自民黨總裁一職。自民黨超過45人因政治獻金遭調查,卻僅有少數人被排除參選,黨內還支付2000萬日圓競選經費,進一步重創聲譽。前任首相岸田文雄8月宣布辭職,意圖為自民黨重建形象鋪路,石破接任后卻沒有大力推動黨內改革,讓選民有所失望。
此外,石破上任后對選前提及的升息、建立“亞洲版北約”等主張有所退讓,再次削弱選民的期待。法政大學教授山口二郎指出,石破不僅沒有帶領自民黨擺脫腐敗形象,還逐漸屈從于黨內保守勢力,喪失重塑自民黨的良機。
根據《紐約時報》分析,日本政治文化中選民不習慣于劇烈的意識形態分歧,然而此次選舉卻是多年來差距最小、競爭最激烈的一次。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指出,自民黨因弊案和經濟遭到嚴重挑戰,石破的提前改選被批為“政治賭博”,在選民對高物價不滿的狀況下讓自民黨更加被動。
來源: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