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均衡就可以避免慢性??? 一名醫生一向著重均衡飲食,但到40多歲時血糖仍開始升高。 后來他改用1種飲食法,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更有助改變身體機制,減少90%慢性病,連從小到大困擾自己的多種過敏癥狀都不再發作。
醫生靠1飲食法 不吃藥逆轉糖尿病前期
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在節目《小宇宙大爆發》提到,父親在40歲前已患上糖尿病,而自己大概42歲時出現血糖問題,末梢的傷口愈合比較慢,視力變差,這些都是胰島素阻抗的早期現象,是糖尿病前期的階段。
陳俊旭分享自己從30多歲開始便進行不同階段的飲食調整,當中最大的改變是靠著逐漸減少吃1類食物,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
30歲后的飲食改變
· 采取食物四分法(水果、蔬菜、蛋白質及淀粉各占1/4)
· 適合一般人沒有三高、胰島素阻抗問題
40歲后的飲食改變
· 發現吃飯或面后容易血糖不穩,有胰島素阻抗問題,是糖尿病前期
· 改為食物四分法加強版(水果、蔬菜及蛋白質各占1/4;淀粉和油脂各占1/8),有一段時間甚至不吃水果
50歲前后的飲食改變
· 從無麩質飲食開始(戒小麥)
· 1個月后開始進行低醣飲食,減少飯量
· 約1年多后開始生酮飲食,只吃豆、肉及菜
· 后來采取凈碳30飲食(每日攝取的凈碳水化合物不多于30g),飲食比例為1/2蛋白質、1/4蔬菜、1/4油脂
· 他也會吃天然牛油,天然反式脂肪對心臟有好處,能提升身體能量,令酮體上升,有助修復線粒體; 人工反式脂肪才對身體有害
陳俊旭分享自己透過上述低碳飲食原則,逆轉糖尿病前期的成果:大概40幾歲時,空腹血糖約在110mg/dL的水平,餐后血糖則為160-180mg/dL,甚至只要一吃飯就會升至200mg/dL以上。 至于在修復線粒體后,空腹血糖可保持在71-90mg/dL,即使吃飯,餐后血糖也能維持在140mg/dL的水平。
甚么是線粒體? 與90%慢性病有關?
陳俊旭在研究如何通過飲食改善糖尿病的過程中,研讀了大量醫學論文,發現線粒體的健康與各種慢性病息息相關。 他解釋指,線粒體是細胞里的一種物質,常被形容是細胞產生能量的“發電廠”,但它更像是“司機”掌控了細胞的方向,可調控在細胞核里的基因。 當線粒體回復健康,就可以關閉糖尿病、過敏、癌癥的基因,使之不會發病。 目前主流醫學的研究都聚焦于線粒體,甚至認為線粒體可解釋90%慢性病。
陳俊旭表示,飲食影響是線粒體受損的主因。 主食類被身體分解成葡萄糖,會進入血管,再被送到全身各細胞。 線粒體在燃燒葡萄糖產生能量時,同時也會產生自由基,反過來傷害線粒體。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會越來越缺乏一種名為“谷胱甘肽”的抗氧化物來中和自由基,于是容易引發慢性病。 通過調整飲食把能量來源從葡萄糖切換至脂肪(酮體),有助恢復線粒體功能,從而避免肥胖、糖尿病、精神疾病,甚至癌癥。
修復線粒體5大作用 不只逆轉糖尿
除了有糖尿病基因之外,陳俊旭回想起自己從小就是過敏體質,包括氣喘、鼻敏感、眼睛過敏、皮膚過敏、牛皮癬等都曾出現過。 中學之后開始有情緒壓力大及口吃的情況,30多歲后更常睡不好及作惡夢,其實這些腦部線粒體受損所致。 藉由飲食及其他方法修復線粒體后,他發現自己的身體有以下改善:
· 精神和體力變好
· 血糖回復穩定
· 睡眠質素變好
· 改善過敏
· 記憶力變好
如何吃碳水不傷線粒體?
陳俊旭解釋指,自己早期所用的食物四分法是通過目測方式,調整飲食比例。 但凈碳則是算出實際的碳水量。 其計算方法是總碳水減去膳食纖維,只須計算主食類、菇類、豆類、水果,以及蛋糕、手搖飲品等甜食的凈碳水化合物。 “凈碳30”飲食就是每天攝取不超過30g碳水化合物。
他強調,碳水化合物不是不能吃,只是吃太多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影響,尤其現在很多人都屬于高糖飲食,吃很多面粉類食物和含糖飲品,凈碳往往高達300至500g,如同在轟炸線粒體,讓人提早生病。
他又分享自己的日常飲食:
· 吃火鍋時,不吃飯、面、冬粉、南瓜、芋頭等淀粉,只吃肉、菜、菇及豆腐。
· 在外食挑選餸菜時,可選蔥油雞、焢肉及蒜泥白肉,蔬菜則不吃炒菜,只吃灼菜,因為對餐廳用的油有疑慮
· 使用好的苦茶油、椰子油及橄欖油來煮食。
· 推介當歸花生豬腳湯:豬腳富含膠原蛋白,含有高濃度的甘胺酸,有助身體生成谷胱甘肽。
血糖高多就是糖尿???小心初期8大癥狀
根據香港醫管局資料,香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患者,占總人口約1成,即每10名港人便有1人患病。 當胰臟分泌的胰島素不足,或胰島素不能發揮功能時,血糖便會不正常地升高,長遠而言恐導致糖尿病。 如果空腹血糖≥7mmol/L,或餐后兩小時血糖>11.1 mmol/L的人士,即可被判斷為患上糖尿病。 血糖過高可引致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長遠更會引起心血管、視網膜、神經、腎臟等多個身體系統及器官破壞。
糖尿病8大初期癥狀:
經??诳?、小便頻密、感到饑餓、體重下降
容易疲倦、視力模糊、傷口不易愈合
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發癢的情況
糖尿病慢性并發癥:
腦:腦血管病如中風等
眼睛: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
心臟及血管:冠心病、心臟衰竭、高血壓
腎臟 :蛋白尿、感染、腎功能衰竭
足部:神經病變、血管病變、潰瘍、感染。 如下肢潰瘍感染長期不愈者,可能需要截除下肢
糖尿病急性并發癥:
急性血糖過低(血糖少于3.9mmol/L):
患者可能出現會出心跳加速、嚴重饑餓、頭暈、眼花、震顫、發抖、冒冷汗、嘴唇、舌頭或手指有麻痹感覺,昏昏欲睡、甚至神智不清
若患者清醒,可服用15克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方糖/果汁糖3粒、3茶匙砂糖、普通汽水或果汁半杯,征狀改善后加面包1小片或餅干3-4塊
急性血糖過高(血糖等于或超過15mmol/L):
患者可能會呼吸快而深、有惡心、嘔吐、劇渴現象、并引致神智不清或昏迷情況
此時患者應盡快送院醫治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