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洋捕撈”成風! 珠三角地區成為異地執法高發地,廣州去年以來近萬間企業遭遇異地執法,其中大部分是民企。 曾經年收入數十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壹健康集團,就被河南公安以涉詐騙為由“遠洋捕撈”,瀕臨破產,無法在香港上市。 “遠洋捕撈”引發官方關注,國家發改委上月要求防范趨利性執法; 公安部近日也發新規,明確刑案適用資金凍結措施。
相關鏈接:
所謂“遠洋捕撈”,是指近年一些地方為完成工作指標,同時面臨經濟下行背景下的“創收”壓力,存在公安機關異地執法等情況,模擬沿海漁民出海而獲得漁獲。
明確刑案資金凍結
“近年來,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地市已成為異地執法的高發地”,《經濟觀察報》報道引述廣東省情調查研究中心一篇內參稱,廣東省的互聯網業態公司遭受異地逐利性執法,生存難以為繼。 以廣州市為例,自去年以來,樸樸、一健康、九浚等近萬間企業遭遇異地執法,大部分案件存在較明顯的逐利性執法動機。
報告提到,廣東專精特新企業一健康集團2022年實現24.23億元收入,去年6月提交申請赴港上市。 同年10月,河南省焦作、商丘兩市公安局以涉嫌詐騙為由,出動1600多名警力到廣州,對壹健康旗下公司“遠洋捕撈”。
原本公司涉案總金額只有60多萬元,辦案人員卻凍結該集團子公司相關賬戶64個。 此舉導致一健康被逼撤回上市申請,資金問題也引致工廠停工,至今未能恢復運營。
一位西南某省監察委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地方財政吃緊是趨利性執法的根本原因,地方上會以一些案件的罰款為依據,衡量案件主管部門的經費劃撥。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靜也稱,財政系統向行政執法部門隱性返還確實存在。
地方非稅收入占比不正常攀升,對預期和信心損傷極大。 10月8日,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直接喊話,規范異地行政執法行為,防范選擇性執法、趨利性執法。 10月30日,公安部也發布新規明確,進一步規范辦理刑事案件適用資金凍結措施。
《南方都市報》評論指出,遠洋捕撈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涉事企業的運轉馬上陷入絕境,嚴重損害營商環境和政府公信力。 斬斷地方財政和辦案機關與所辦案件之間的利益牽連,是釜底抽薪的舉措。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靜稱,財政系統向行政執法部門隱性返還確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