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紀增長,做什么可以健康又長壽?有專家教1口訣,長者只要每日做5件事,不僅可以預防腦退化癥、骨折,更有降血壓等好處,變相可更健康長壽!
每日做5件事可延壽 防骨折/防腦退化/降血壓
日本杏林大學名譽教授石川恭三向《日本醫學會》分享長者養生法“一十百千萬”的5字口訣,即長者每日只要常做這5件小事,即有預防腦退化癥、骨折及降血壓等功效:
每日做5件小事可延壽:
1. “一”:每天至少閱讀1篇文章
· 好處:無論是閱讀報紙、雜志或書籍,選擇并閱讀自己喜歡的內容,都會提升認知功能。
2. “十”:每天大笑10次
· 好處:笑得越多可以提高免疫力,也有效預防癌癥和感染癥狀。
3. “百”:每天進行100次深呼吸
好處:
· 可以擴張肺部的各個角落,并增加動脈中的氧氣。
· 提升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性、能緩解壓力、紓緩神經緊張、減輕心血管系統、降低血壓。
4. “千”:每天寫1000字
· 好處:寫作時會經常使用大腦,有助提高認知機能、預防腦退化癥。
· 建議:可以寫日記、寫信和做筆記;在寫中文字時,有時可查閱字典。
5. “萬”:每天步行10,000步
· 原因:雙腳被稱為“第二心臟”,步行可以使下肢積聚的血液,更容易回流到心臟。
· 好處:有助預防和改善代謝綜合癥;透過刺激大腦,提高記憶力,有預防認知障礙癥的作用;刺激骨骼細胞并抑制破骨細胞的運作,從而預防骨質疏松癥。
腦退化癥3大階段癥狀大不同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長者都會出現患上腦退化癥的跡象,影響生活質素。根據香港醫管局資料,認知障礙癥(腦退化癥)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部份且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
醫管局估計,香港70歲以上長者當中,每7名女性或每10名男性就有1名患者。其中,阿茲海默癥為最常見的類型,占香港長者病例約65%。
1. 早期癥狀(第1-2年)
在此階段,家人和朋友通常會以為患者的癥狀,只是因為年紀漸老而出現的正常老化過程。
· 失去短期記憶
· 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如表達身體不適、心情感受等
· 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
· 學習新事物及跟隨復雜指令感困難
· 判斷力減退、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但需旁人提醒
2. 中期癥狀(第2-5年)
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早期的困難會更加明顯。
· 混淆遠期記憶和現實情況記憶、偶有詞不達意的情況
· 行為性格轉變,或會容易情緒不穩
· 需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
3. 晚期癥狀(第5年后)
患者生活幾乎完全依賴別人,不能自我照顧。
· 記憶缺損,連熟悉的人和事也會忘記
· 身體活動及精神狀況出現衰退
· 未能有效表達及溝通
· 不能處理日常生活、需要長期照顧
· 生理時鐘混亂
資料來源:《日本醫學會》、醫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