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營養師教自測高血壓癥狀,1種飲食法2周即降血壓

    發布時間:2024-11-14 13:54

    香港有近30%港人患有高血壓,情況相當普遍!然而,不少人恐怕對血壓值沒正確觀念,有營養師分享高血壓患者自我檢測方法,更推薦1種有助降血壓的飲食法,最快2周已可紓緩高血壓情況。

    1種飲食法2周降血壓

    如何才算高血壓?“722”測量法可自測

    營養師高敏敏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要量度血壓必須先了解收縮壓及舒張壓的差別,以及血壓數值所代表的意思:

    • 收縮壓/舒張壓分別:收縮壓:當心室收縮時,血液帶給動脈的壓力

    • 舒張壓:當心室舒張時,血液帶給動脈的壓力

    血壓對照數值表:

    • 正常血壓: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

    • 高血壓前期:收縮壓<120-129mmHg、舒張壓<80mmHg

    • 第1期高血壓:收縮壓<130-139mmHg、舒張壓<80-89mmHg

    • 第2期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80mmHg

    如發現自己是高血壓患者,高敏敏建議透過“722”測量法持續量度血壓,并把數值詳細記錄,日后提供給醫生參考:

    • 7:連續7天測量

    • 2:起床量1次,睡前再量1次

    • 2:每天量2次

    高敏敏提醒,測量血壓前避免抽煙、喝咖啡、吃刺激性食物和運動,而量血壓前可以先小便,并靜坐5分鐘,血壓數值會更精準。

    1種飲食法可降血壓 堅持2周即見效

    對于高血壓患者,高敏敏建議他們日??蛇M行“得舒飲食法”紓緩病情,這種飲食方法以多吃非精致淀粉類、蔬菜、水果、白肉和補充乳制品為主,約進行2周已可有效控制血壓:

    “得舒飲食法”原則:

    1. 以原型全谷雜糧,代替精致淀粉

    例子:番薯、薯仔、南瓜、糙米飯等都屬于非精致淀粉類食材。

    2. 烹調時選擇植物油、每天吃1湯匙堅果

    3. 每天吃2.5碗蔬菜和5拳頭水果

    建議:蔬果選擇要多樣化,不挑顏色

    4. 每天攝取2杯乳制品

    例子:牛奶、乳酪、乳酪飲品和芝士等

    5. 把紅肉改成白肉和豆制品

    進食份量:每天吃最多6份

    6. 少吃甜食、肥肉、紅肉、醃燻肉、含糖飲品和重咸重口味的食物

    建議:想吃甜食時,建議用水果替代

    多做2類運動降血壓 運動強度忌超標!

    除了飲食外,高敏敏指,進行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都有助降血壓,但要注意運動過程中有否出現頭量和心跳過快的狀況,建議運動強度為最大心跳率的40% - 70%。最大心跳率是指“每分鐘心跳數的極限”,計算公式為“220-年齡=最大心跳率”。

    有氧運動心率對照表:

    • 輕度運動:最大心跳率為50% - 70%(即是運動時可以唱歌,高血壓患者最適合的運動強度)

    • 中度運動:最大心跳率為70% - 80%(運動時可說話,但不能唱歌)

    • 強度運動:最大心跳率為80% - 90%(運動過程中無法完整講一說話)

    • 最大強度:最大心跳率為90% - 100%(做運動時很難開口講話)

    重量訓練:

    • 1RM=此重量能舉起的最多次數

    • 一般人:建議從60% - 70%/1RM,可提升到80%/1RM

    • 長者和新手:建議從40% - 50%/1RM。

    • 要注意避免憋氣

    高血壓有何常見癥狀?臉部常發紅高危?

    香港的高血壓情況非常普遍,據香港的“20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顯示,香港15-84歲人士高血壓的總患病率達29.5%。據衛生署資料顯示,高血壓是指當在休息狀態或放松身體時,血壓仍持續高于正常水平。如血壓持續超過140/90mmHg,便屬于高血壓。

    由于大部分高血壓患者都沒有明顯病徵,往往要到併發癥出現才知道患上“高血壓”,因而常被稱為“ 隱形殺手”。一般而言,高血壓常見癥狀如下:

    • 眩暈

    • 視線模糊不清 

    • 頭痛

    • 疲勞

    • 臉部發紅

    衛生署提醒,患上高血壓而不加以治療或控制,可導致冠心病和心臟病發作、心臟衰竭、中風、視網膜血管病變、腎衰竭等嚴重疾病,甚至有致命風險。血壓越高和不受控制的時間越長,出現併發癥的機會及其嚴重性越大。

    大多數高血壓的患者沒有明顯成因,但以下個別或綜合的因素,也會增加患上高血壓的風險:

    • 吸煙

    • 缺乏運動

    • 肥胖

    • 精神緊張

    • 飲酒過多

    • 家庭成員是高血壓患者

    其他誘發高血壓成因:

    • 腎病

    • 心臟病

    • 荷爾蒙失調

    • 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如類固醇)

    資料來源:高敏敏 營養師(獲授權轉載)、衛生署、20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

    熱門文章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