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麗島電子報》11月份的最新民調中可以看到,關于政黨好感度,民進黨正向評價46.4%;負向評價41.5%,國民黨正向評價39.2%;負向評價44.2%,民眾黨正向評價22.6%;負向評價61.1%。對此,國民黨“青年部”前主任陳冠安昨(30)日就表示,“就目前來看,藍營‘立委’的積極度確實勝過綠營不少,且正向評價呈增加、負向評價呈減少趨勢,倘若繼續保持,將可望翻轉數年以來,負向遠高于正向評價的民意結構”,引發討論。
陳冠安30日在臉書上PO出一篇“立院問政積極度遠超民進黨,國民黨加油!”的文章表示,“美麗島最新民調出爐,國民黨正向評價39.2%、負向評價44.2%,正負差為負5%。雖然尚未弭平,但對比1月時,正向為32.9%、負向為52.2%,正負差高達19.3%,明顯可以看出,藍營在選后10個月的社會評價,是穩健發展、逐步升溫”。
陳冠安提到,而讓國民黨可以逐步扭轉形象,走出2024敗選泥淖的關鍵,自然就與藍營‘立委’在‘國會’的表現直接相關,陳冠安接著分析,以“立法院”問政系統來看,截至11月24日的數據,扣除正副院長,111位“立委”的質詢平均次數是45.94次,羅智強159次最多、柯建銘0次最少;而法案提案數,111位“立委”平均是65.22案,羅廷瑋341案最多、柯建銘4案最少,十分有趣的是,本屆45位新科“立委”展現相當積極度,更愛質詢、更愛提案,當然這與新科“立委”多屬不分區,而毋須兼顧選區服務有關。
陳冠安說,總體而言,新科“立委”平均質詢數為48.18次,高于舊任“立委”的44.42次;提案平均更達77.91次,高于舊任“立委”的56.57次。因此新科“立委”多達26位的國民黨,在整體問政表現上,自然就比只有12位的民進黨來得更積極。
以黨籍來分,陳冠安發現,“質詢平均,民眾黨54.25次、國民黨48.04次、民進黨42.51次;提案平均,國民黨88.13案、民眾黨64案、民進黨42.06案??梢钥闯?,國民黨在問政積極度上,都勝過民進黨,提案數甚至超過綠營2倍”。
陳冠安表示,國民黨作為在野黨,“國會”問政表現勢必將決定政黨形象與發展,而民進黨作為執政黨,則主要取決于執政表現而非“立院”問政。因此陳冠安最后認為,“就目前來看,藍營‘立委’的積極度確實勝過綠營不少,且正向評價呈增加、負向評價呈減少趨勢,倘若繼續保持,將可望翻轉數年以來,負向遠高于正向評價的民意結構”。
來源: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