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癥成因/腦退化癥】腦退化成因是什么?經常說“打麻雀”、下棋可以預防腦退化,真的有效嗎?美國一項研究涵蓋2萬名長者、分析30年數據,發現眾多認知障礙癥潛在風險因素中,有3大因素最為關鍵。研究人員也提出6大建議,有助維持大腦健康,減低風險。
認知障礙癥成因|研究揭腦退化3大關鍵原因
美國加洲的非營利研究機構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于今年12月發表一項研究報告,分析了181種認知障礙癥的潛在風險因素,以識別出當中最關鍵的影響,找出哪些人最有可能出現認知障礙癥。
哪些人患認知障礙癥風險較高?
研究人員使用了健康與退休研究(HRS)1992至2016年的數據,涵蓋約20,000名美國老年人及其家庭。他們評估的181種潛在風險因素,涉及了人口統計、社經地位、勞動力市場指標、生活方式和健康行為、主觀報告和客觀測量的健康狀況、基因、父母健康、認知能力和社會心理等多個層面。
結果發現,有3個風險因素與腦退化癥最相關:
1. 缺乏運動
2. 肥胖,60歲時的BMI35或以上
3. 在60歲時沒有興趣愛好
其他較高風險的因素:
· 曾經中風、從不飲酒、過量飲酒,從未工作過或只工作幾年、在各項身體測試中得分較低、患糖尿病,或者沒有個人健康保險
以下并非認知障礙癥的重要風險因素:
· 其他生活方式和健康行為,包括吸煙、關注膽固醇水平、注射流感疫苗、進行乳房X光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乳房或前列腺檢查等。
· 父母健康狀況、家庭規模和婚姻史與認知障礙癥的關聯性最弱。
預防認知障礙癥|做6件事減腦退化風險
研究的主要作者,經濟學家Peter Hudomiet表示,此報告建議了人們可以采取哪些行動和生活方式,以促進大腦健康。
研究表明,發展興趣愛好能幫助找到人生目標,也有助訓練大腦認知能力,這兩個因素都與大腦中與阿茲海默癥相關的蛋白質累積減少有關。至于定期運動,則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大腦血流量。
可見改善生活方式對于預防腦退化十分關鍵,研究人員對此提出6大改善建議:
1. 培養運動習慣,即使只是最輕松的體能活動,例如散步也很好
2. 適量喝酒
3. 延遲退休
4. 退休后培養興趣愛好及多接收新信息,包括文字游戲、卡牌和桌游、園藝、保養汽車和家居、編織、刺繡、縫紉、參與企劃、學習新技能等
5. 減肥
6. 改善糖尿病
認知障礙癥癥狀|早/中/晚期征兆
根據香港醫管局資料,認知障礙癥(腦退化癥)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部份且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
醫管局估計,香港70歲以上長者當中,每7名女性或每10名男性就有1名患者。其中,阿茲海默癥為最常見的類型,占香港長者病例約65%。
1. 早期癥狀(第1-2年)
在此階段,家人和朋友通常會以為患者的癥狀,只是因為年紀漸老而出現的正常老化過程。
· 失去短期記憶
· 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如表達身體不適、心情感受等
· 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
· 學習新事物及跟隨復雜指令感困難
· 判斷力減退、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但需旁人提醒
2. 中期癥狀(第2-5年)
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早期的困難會更加明顯。
· 混淆遠期記憶和現實情況記憶、偶有詞不達意的情況
· 行為性格轉變,或會容易情緒不穩
· 需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
3. 晚期癥狀(第5年后)
患者生活幾乎完全依賴別人,不能自我照顧。
· 記憶缺損,連熟悉的人和事也會忘記
· 身體活動及精神狀況出現衰退
· 未能有效表達及溝通
· 不能處理日常生活、需要長期照顧
· 生理時鐘混亂
資料來源:RAND、《Daily Mail》、醫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