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本周召開,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邢自強,出席星島新聞集團主辦“中國宏觀經濟暨大灣區融合論壇2024”受訪時預期,第二波政策即將出爐,進一步確定推2萬億元人民幣措施,并有望逐步打破思維,將消費放在特別重要位置,他亦冀當局于閉幕之后具體對外闡述政策詳情,“大家還是想見到真金白銀”。
明年財政赤字將“上一個臺階”
邢自強指,過去官方預算財政赤字一直穩守約3%水平,但個人相信明年財政赤字會顯著“上一個臺階”,廣義財政赤字料再擴張2萬億元人民幣,占GDP接近1.4個百分點,當中約三分一用于消費支持告房地產去庫存,其余資金用于促進基建和制造業投資。
以舊換新料擴補貼范圍
他同時相信,中央在政策思維上“邁出半步”,將強調消費重要性,當中聚焦兩大方向,一是擴大以舊換新的范圍,有望從目前的家電及汽車,擴至手機等快速消費品,這些實體產品可惠及整個產業鏈,層面夠廣;第二大方向是對生育家庭進行較慷慨的補貼,應對出生率下降的問題。
重拾動力須走“三部曲”
他指出,過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發布的文稿,通常只發布方向性決策,直至翌年3月的兩會才有具體數字,但指當局“應該一鼓作氣,不能再而衰、三而竭”,希望決策層這次打破常規,提前透露更具體的政策及發力方向,“更好地呵護好不容易恢復起來的市場信心”。他指出,中國經濟重拾動力要走“三部曲”,今年9月的政策轉向只走出第一步,即利用貨幣政策“托底”;接下來更重要是財政政策能否更有力支持消費,以及能否通過結構性改革,恢復民營企業家的信心。
回復通脹較“保五”有意義
對于新華社近日評論文章提及,今年全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在5%的“左一點或是右一點”都可以接受,不應以GDP“論英雄”。邢自強認同有關說法,認為市場單純追求GDP數字的意義不大,更應著重如何回復穩定通脹。他解釋,當地方政府運轉改善,民眾的社會感知好轉,對物價及資產價格的預期恢復正常,便能打破通縮困局,形成正向循環,“5%本身的GDP目標可能意義沒那么強”。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