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郵報》(The Defense Post)9日報導,愛沙尼亞新創公司“弗蘭肯堡科技公司”(Frankenburg Technologies)的“弗蘭肯堡MK1”反無人機飛彈,將于數個月內運往烏克蘭參與實戰測試,藉此驗證人工智能(AI)識別與定位科技,協助烏軍抵御俄軍無人機空襲威脅。
▲“弗蘭肯堡MK1”反無人機飛彈,可望發揚先進AI技術與低廉成本效益,反制俄軍無人機威脅。(取自弗蘭肯堡科技公司網站)
▲公司干部展示“弗蘭肯堡MK1”反無人機飛彈,凸顯其外型袖珍,適于大量快速生產。(取自弗蘭肯堡科技公司網站)
▲俄軍大量運用伊朗制“見證者”系列無人機發動飽和攻擊,對既有防空系統構成嚴峻挑戰。(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
▲未來烏軍可望運用“弗蘭肯堡MK1”,加強應對俄軍飽和攻擊。圖為遭烏軍擊落的“見證者”無人機殘骸。(取自烏國國防部“X”賬號)
軍聞網站“Defense Express”指出,最新研發的“弗蘭肯堡MK1”反無人機飛彈,被定位為一款可快速量產的低成本防空武器,主要目標則是用于攔截2千公尺以下低空飛行的敵方無人機;并運用機器影像軟件(machine vision software)結合AI自主科技,用于識別、追蹤與接戰空中目標。雖然相較于刺針防空飛彈的6公里射程與2.3公斤彈頭,“弗蘭肯堡MK1”的體積相對嬌小,估計射程為2公里、彈頭重約0.5公斤,但仍足以有效摧毀小型無人機。
《國防郵報》分析,有鑒于烏俄戰爭經驗顯示,俄軍大量運用伊朗制“見證者-131”(Shahed-131)、“見證者-136”等廉價無人機發動飽和攻擊,對烏軍先進防空系統的彈藥儲量與成本效益構成嚴峻挑戰,因此,這款新武器可望發揚先進性能與成本優勢,提升烏軍防空戰力。
對此,曾在愛沙尼亞國防軍中服役的“弗蘭肯堡科技公司”執行長薩姆(Salm)表示,公司已和烏國政府達成協議,將于近期赴烏參與測試,驗證性能與收集參數,倘若展開量產,估計2025 年秋季時產量可達每周數百枚之譜,可望有效反制小型無人機威脅。
來源: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