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黨立法會議員何敬康前日(15日)引述歌手反映,紅館檔期難訂,又質疑紅館審批演唱活動的準則不明,要求文體旅局解釋說明。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昨日(17日)不點名回應何敬康,稱“有時大家見到紅館外面看似靜悄悄,但其實埸內工人搭臺、歌星踩臺、全人類 full dress rehearsal 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羅淑佩:紅館需求殷切 會考慮重要性、吸引力、叫座力等
何敬康在今日(18日)的立法會大會提書面質詢,問及紅館拒絕申請宗數及原因為何。羅淑佩回覆時表示,紅館過去3年使用率為100%,較伊館的95%至97%更高,而紅館的表演場數為109場、較2023年的106場和2022年的82場為多。
羅淑佩又指,由于紅館場地使用需求殷切,如有多于一個團體申請訂租同一檔期,康文署在處理申請時會考慮有關活動的性質、重要性、吸引力、演出者的叫座力、申請人以往的訂租記錄等。
紅館2024獲批申請 22%大型體育活動 59%演唱會
回覆又提到,現時政策而言,紅館是重要體育場地,因此于紅館舉辦大型體育活動的訂租申請會獲優先考慮,同時紅館亦一直深受舉辦大型活動及演唱會主辦者的歡迎?;馗惨?024年為例,獲批的申請中占22%為大型體育活動;其余是演藝等活動,當中59%為演唱會。
在2024年,紅館共接獲220宗申請,當中37宗獲批、183宗不獲批;2023年,紅館共接獲225宗申請,當中35宗獲批、190宗不獲批;2022年,紅館共接獲130宗申請,當中42宗獲批、88宗不獲批。
局方指,為紓緩演藝界舉辦大型匯演和演唱會等活動的困難和挑戰,康文署于2022年12月下調轄下4個表演場地,包括紅館、伊館、文化中心及大會堂的場租,由演出門票收入計算的20%降至10%,但此安排將于明年4月到期。
何敬康亦問及會否延長有關安排、甚至將場租降至演出門票收入的5%。局方回覆指,調低按演出門票收入計算場租的比率至10%,是康文署在疫情期間在上述四個表演場地實施的特別措施,目的是協助業界度過時艱,而特別措施設定于相關場地重新以原有可容納觀眾人數運作的28個月后(即 2025年4月21日)為止。有見及社會疫后穩步復常,政府需逐步取消因應疫情實施的特別措施。當局又指,事實上紅館的場地使用一直競爭激烈,過去三年的使用率均達到100%。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