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即將過去,今年香港發生多單轟動新聞,由年初“球王”梅西失場風波、垃圾征費煞停,再到香港出現結業潮、不少老店拉閘結業,年尾更爆出兩名局長楊潤雄、林世雄下臺,震撼政圈?!跋彩隆狈矫?,中央贈港一對大熊貓“安安”、“可可”,已跟公眾見面,盈盈誕下雙胞胎更掀起全城熊貓熱?!缎菎u》嚴選今年十大新聞,與讀者一同回顧這一年,大大小小牽動人心的事件。
十大港聞︱“廖孖記”腐乳陷食安風波結業 被指非“香港制造”
百年腐乳老店“廖孖記”7月卷入食安風波,食安中心兩次檢測其瓶裝腐乳樣本,發現蠟樣芽孢桿菌量均超標,最終宣布結業。不過,廖孖記被揭生腐乳來自內地廠房,并非“香港制造”,廖孖記第四代傳人廖晃業更一度上電臺節目回應“呃香港人”指控,稱從無隱瞞白腐乳非香港制造,并形容腐乳是“香港出產”。
廖晃業又指母親已決定要結業,他目前亦“睇唔到前路”,“感謝大眾多年來為廖孖記留下美好回憶,從這一代起,廖孖記會成為歷史”。
十大港聞︱垃圾征費惹反彈 政府“暫緩”
影響全港超過700萬人的垃圾征費,在經歷兩度押后,于5月27日宣布暫緩實施垃圾收費。垃圾收費引起市民反彈,包括回收設施不足、指定垃圾袋價錢貴等,環境保護署長徐浩光年初接受傳媒訪問時更稱,市民要樹立守法意識,“清不清楚好多時候是看你自己想不想弄清楚,如果你想不清楚,幾時都是不清楚”,引起不滿。
垃圾征費原定4月推行,但政府改為在公私營住宅、“三無”大廈、商場、食肆及院舍等10多場所“先行先試”,惟綜合居民的主要意見,反映指定袋收費過高,增加經濟壓力,建議取消垃圾收費或讓社會充分了解和準備,不適宜如期在8月1日推行。
最終,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表示經“先行先試”計劃后,政府已獲得分析所需資料和數據,環境及生態局局長向其建議暫緩實施政策,即不在8月1日實施。卓永興稱,垃圾收費在社會的影響面是史無前例,暫緩的決定務實正確,“甚至是唯一的決定”。環境局局長謝展寰亦指,多個調查指有達70%至80%市民反對,若強行落實會造成民意反彈。
十大港聞︱楊潤雄、林世雄下臺 兩女將升官
今年12月5日,國務院突宣布,免去文體旅局局長楊潤雄與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的職務,由羅淑佩及陳美寶接任。雖說“突然”,但“雙雄”下臺的消息,其實在政圈已流傳近一年、有跡可尋,因此二人離開官場可說是“意料之中”。
楊潤雄2年半任期內,至少發生數宗備受爭議事件,包括載有4千人的“海洋光譜號”去年8月抵達香港的啟德郵輪碼頭,因交通安排不當,旅客塞爆巴士站,其后要政府出手,安排臨時免費穿梭巴士疏導旅客。
美職球隊國際邁亞密今年2月抵港踢表演賽,“球王”梅西齋坐無上陣,當日政府更被主辦方告知梅西下半場會上陣,豈料梅西不止不落場,亦拒向現場球迷發言,球迷大叫“回水”?;顒颖旧慝@政府1,600萬元(港幣,下同)資助,主辦方Talter其后撤回申請,并“回水”一半,但盛事變“憾事”,已令楊潤雄飽受批評。此外,美國巨星Taylor Swift年初到亞太區巡回演唱,造成巨大經濟效益,被問到為何Tylor Swift未有受邀來港,楊潤雄稱“我連佢嘅電話都未必搵到”,令外界嘩然。
林世雄亦牽涉數宗“甩轆”事件,包括臺風“小犬”襲港期間,機場和露天段鐵路在九號風球高懸下暫停服務,機場淪孤島,大批旅客和乘客滯留,有旅客抱怨排長龍數小時等候的士;除夕煙花后,大批內地旅客滯留香港;沙田T4主干路工程造價高昂引起爭議等。
十大港聞︱巴黎奧運港隊豐收 江旻憓張家朗齊奪金
巴黎奧運港隊豐收!劍擊隊江旻憓、張家朗歷史性地為港摘下了開埠以來的第三及第四枚奧運金牌,成為劍后及劍王,譜寫香港傳奇。其中張家朗在花劍決賽中以15:14擊敗意大利的馬池,絕地反擊,上演逆轉戲碼,震撼人心,成為香港體壇史上首位連奪兩金的選手,也是奧運歷史上第3位在男子花劍個人賽冧莊的劍手。
“微笑劍后”江旻憓在奧運女子個人重劍賽為香港摘下首面金牌,其后于8月初在社交平臺宣布退役,“轉跑道”加入馬會任對外事務助理經理。
“女飛魚”何詩蓓就分別在100米及200米自由泳摘銅,連同上屆東京奧運的兩面銀牌,兩銀兩銅4面獎牌成為港隊史上奪得最多奧運獎牌的運動員。
十大港聞︱中央贈港大熊貓 盈盈誕雙胞胎掀全城熊貓熱
大熊貓“盈盈”及“樂樂”的一對龍鳳胎大熊貓BB今年8月中出生,雙胞胎樣子萌爆,再加上中央贈港一對大熊貓“安安”和“可可”,旋即掀起全城一片熊貓熱,政府更表示要趁機發展熊貓經濟。
中央贈港一對大熊貓“安安”和“可可”,9月26日由四川成都抵港,進駐海洋公園,并開展命名比賽,本月初新名字揭盅,最終沿用原有名字,雄性大熊貓為“安安”,雌性大熊貓為“可可”。兩只大熊貓更已于12月8日起在海洋公園香港賽馬會四川奇珍館與公眾見面,開放首日不少熊貓迷在門外排隊,務求盡快一睹“安安”和“可可”,令園內要實施分流措施。
而“盈盈”的一對龍鳳胎“家姐”和“細佬”,亦暴風式成長,由出生后第一次飲奶、身上的“黑背心”第一次顯現、第一次長出毛發等,“家姐”睡覺時伸脷,擺出超人十字動作等,細佬張嘴呼呼大睡等,全城市民都一齊見證,可愛度爆燈,園方表示龍鳳胎將于農歷新年期間,與公眾見面。
十大港聞︱ 梅西變“美欺” Tatler“回水”一半
阿根廷球王梅西今年2月跟隨美職球隊國際邁阿密訪港,在大球場與港隊進行表演賽,惟“球王”最終沒有出場,不少球迷失望提前離場,更有人不停高呼“回水”。海關、警方、消委會合共就事件收到逾千宗投訴。國際邁亞密教練起初稱,梅西有肌肉炎癥,無法出場,惟國際邁阿密之后轉到東京踢表演賽,梅西下半場披甲上陣,猶如在港人傷口上撒鹽。
面對“回水”之聲不絕,賽事主辦單位Tatler最后宣布,將為透過官方渠道購買比賽日門票的公眾,提供50%退款。Tatler亦撤回了1,600萬元的政府資助申請。
十大港聞︱經濟不景結業潮未止 舒適堡一度停業涉款近2億
香港自去年疫情后全面復常,但在北上消費熱潮及經濟放緩下,不同行業都分別出現結業潮。除地區小店外,亦有連鎖食肆、超市縮減分店規模,全年更有7間戲院先后結束營業。
大型連鎖健身中心舒適堡(Physical)9月宣布“暫時全線結業”,消委會接獲逾5,000宗投訴,涉款逾1.9億元。舒適堡灣仔分店其后一度改名“Healthy”重開,但不足一個月后再改名為“PERFIT”,繼續為舒適堡會員提供馀下服務。
十大港聞︱23條快速立法 立法會全票通過
特區政府今年1月啟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立法,1月30日展開一個月公眾咨詢,其后不斷加快立法進程,立法會相關法案委員會“馬拉松式”開會完成逐條審議,至3月19日在立法會三讀,并以89票全票通過,于3月23日刊憲生效。
23條通過后,特首李家超即到立法會發言,形容香港在完成23條立法的歷史使命后面對新氣象,政府往后會從4方面做好發展工作,包括全面落實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的政策、把握機遇、增加香港競爭力、發展內部經濟。
十大港聞︱財赤達千億 中央頻出招撐港 包括提高購物免稅額、一簽多行
香港經濟持續放緩,特區政府財政錄得大額赤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2月初表示,初步估算政府今個年度的綜合赤字約1,000億元,大幅高于今年《預算案》預計的481億元。
在巨額財赤下,問責官員以至公務員應否帶頭減薪節流,成為社會近期熱門討論議題。有議員擔心公務員減薪或掀漣漪效應,導致全港三百多萬打工仔減薪,造成惡性循環;亦有學者認為公務員在政府財政狀況欠佳下仍獲加薪是“說不過去”。
與此同時,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年2月來港,為香港經濟發展聽取意見,之后中央先后出臺多項措施,包括兩次擴大內地旅客來港自由行城市,例如西安、青島、哈爾濱及烏魯木齊等。此外,今年8月1日起,內地居民經香港進境內地攜帶行李物品的免稅額度由人民幣5,000元提高至人民幣12,000元,而在進境口岸免稅店可額外購買人民幣3,000元免稅商品的政策則維持。
12月起,恢復深圳赴港旅游“一簽多行”政策,深圳市戶籍居民、持有居住證的非戶藉居民赴港旅游可申請,一年內不限次數往來香港地區,每次在香港逗留不超過7日。
十大港聞︱預算案全面撤辣 企業簽支持北都意向書
近年樓市下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月28日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宣布全面撤銷樓市辣招,包括買家印花稅(BSD)、新住宅印花稅(NRSD)、額外印花稅(SSD)均告取消,即日生效。陳茂波當時指,過去政府推出“辣招”有其特定情況,如炒風強、房屋量供不應求等,如今情況已不存在,強調政府樂見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全面撤辣的信息非常清楚,政府會密切注視市場如何反應。
全面撤辣后,3月份一手市場成交量升至近4,200宗,較2月約275宗急升14倍,惟受制于息口高、發展商減價促銷等因素,撤辣效果亦逐步消散。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10月份私樓售價指數報290.1點,較9月份288.3點,按月回升約0.6%,終止連跌5個月。
同時,政府全力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需要市場力量支持,惟發展商態度似乎未算積極。今年11月,港府號召本地發展商、中資、外資、銀行等企業,在政府總部簽署支持和參與北都發展的意向書,最終有85間企業簽署,包括香港主要發展商,內地企業有招商局、騰訊、光大集團、華潤置地等。
特首李家超鼓勵商界投地,惟意向書并無法律約束力,不少企業稱要“計掂數”。政府明年就北都3個片區試點項目招標,且看最后有多少企業愿意真正落水。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