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掌握全球 90%的先進芯片制造,奠定了臺積電(TSMC)無可取代的關鍵地位;反觀韓國三星在人工智慧(AI)的競逐中卻逐漸落后。韓媒指出,韓國政府已意識到此一問題,計劃成立韓國半導體制造公司“KSMC”,仿效臺積電的成功模式,扶植本土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然而,有專家表示,KSMC將面臨與競爭對手的技術差距、產業鏈匱乏等挑戰。
▲韓國政府想仿效臺積電TSMC,成立國家隊KSMC。(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韓媒koreabizwire報道,目前,韓國半導體產業高度依賴三星電子10奈米以下的先進制程,但近年來與臺積電的差距不斷擴大,在晶圓代工市場的市占率也逐漸流失。因此,韓國產業界和學術界提議效仿臺積電模式,成立KSMC,以應對國家半導體產業面臨的困境。
成均館大學教授權錫?。↘won Seok-jun)認為,臺灣擁有完善的電子產業生態體系,例如聯電、力積電等公司專注于成熟制程,與臺積電的先進制造相互補強,支撐竹科250家IC設計公司的蓬勃發展。而在韓國政府扶植下成立的KSMC,有望在韓國發揮類似作用。
若KSMC能順利成立,到2045年,對其投資將達到139億美元,預計產生2087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但市場人士也指出,KSMC面臨多項挑戰,包括與海外競爭對手的技術差距、投資競爭力減弱、IC 設計及封裝測試廠匱乏,以及半導體人才流失等問題。
首爾大學教授李赫宰(Lee Hyuk-jae)警告,如果不正視這些警訊,恐導致韓國半導體產業在全球技術競賽中面臨衰退危機,并對經濟發展造成難以估計的重大損失。
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執行董事安基賢(Ahn Ki-hyun)主張,韓國政府應透過補貼和稅收抵免,在2047年之前提供2087億美元的補助,以此激勵和支持本國半導體產業的創新和研發。
他也呼吁,韓國須檢討現行的每周52小時工時制,認為應給予企業更大的彈性空間,并效仿臺積電工程師的做法,他們為了因應快速的開發時程,經常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由此可見,彈性工時制度對于提升產業競爭力至關重要。
來源: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