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是民進黨內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也是“立法院”最資深的“立委”,長期擔任黨團總召集人,擅長議事攻防與政治協商,被視為“立法院”內的靈魂人物,馬英九時代和蔡英文時代共16年的總召經歷,做慣了老大,長年維持民進黨在“立法院”的戰力,不過,賴清德上任后,面對朝小野大,政治生態發生重大變化,柯建銘顯然出現新的挑戰。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
柯建銘延續過去強勢風格,外界原本以為他在大病初愈后,性格顯得溫和許多,然而,隨著朝野攻防升溫,他也迅速重返一線戰場,繼續發揮政治影響力,先是出手封殺賴清德提名的“大法官”,隨后,賴清德在元旦談話中釋出善意,希望透過與“立法院長”韓國瑜喝咖啡,討論臺灣大事,以促進朝野和解氛圍,柯建銘卻在此時強硬表態,主張罷免韓國瑜,甚至揚言推動公投解散“國會”及罷免41席藍營區域“立委”,短短2周內打臉賴清德兩次。
柯建銘一連串動作,不僅與賴清德強調和解的路線形成鮮明對比,也反映出他選擇維持強硬的策略,這種與“總統”緩和策略背道而馳的行為,無疑被外界解讀是對賴清德領導權威的潛在挑戰,進一步突顯兩人間的協調困難與內部權力動態的微妙變化。
柯建銘與賴清德的關系也未能如同過去與前領導人蔡英文合作般緊密,蔡英文任內,柯建銘與“總統府”保持良好溝通,加上民進黨全面執政,形成互補與協作的關系,但賴清德上臺后,政治風格與優先政策的調整,讓柯建銘面臨調整腳步的挑戰,雙方互信與配合度未達預期。
柯建銘顯然無法適應新政治生態,既有的強勢風格也受到來自黨內外的批評,在“國會”版圖重組的背景下,他是否能轉變策略、重塑民進黨的議事領導力,將是決定他未來政治生涯的重要考驗。
來源:中時新聞網
專題 更多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