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小寒節氣 |?未到最冷?中醫推介12款湯水/食物+養生宜忌

    發布時間:2025-01-05 13:46

    【小寒節氣/小寒2025/養生】2025年1月5日(日)是二十四節氣的“小寒”。 注冊中醫師鄭壹尹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教小寒養生宜忌。 她指出,小寒節氣心、肺及腎最易受影響,推介8款食物補腎、益氣、養血,又教煲4款湯水暖胃驅寒,增強抵抗力。

    1

    小寒意思 | 天氣未到最冷?大寒更冷?

    鄭壹尹醫師指,冬至之后,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持續降低,冷氣積久而寒,但沒有冷到極致,故稱為“小寒”。 小寒節氣雖然沒有冷到極致,但要注意,可能會急劇降溫。

    小寒養生 | 補身3大重點 三九補一冬

    鄭壹尹醫師指,俗語有云:“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她解釋,三九指三九天,處于冬季,冬季是陽氣收藏的時期,此時大家根據體質進行食補,是改善體質的大好時機。

    1. 補益腎氣

    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以及多進食補益腎氣的食材。

    2. 保持心境平和

    需要心境平和,保持精神暢達樂觀,靜神少慮。

    3. 注意頭、腰、足要保暖

    頭:頭為諸陽之會,所有的陽經都上達于頭部

    腰:腰背之督脈統督一身陽氣,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

    足:“寒從足下生”,足部則為陰經所聚,本身就相對缺乏陽氣,所以要更加注意保暖。

    小寒養生 | 心肺腎易不適 提防中風心臟病

    鄭壹尹醫師提醒大眾,小寒時節最易影響心、肺、腎三大臟腑,容易出現以下不適癥狀:

    寒主收引,氣血運行不暢,最易引發痛癥和心血管疾病。 素有心臟問題、中風和關節炎患者要多加留意。

    寒為陰邪,易傷陽氣,手腳冰冷情況較常見。

    腠理不固,容易受寒。 體虛者、患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等肺系疾病在小寒節氣時容易復發。

    小寒食物 | 8種養生食物 補腎/益氣/健脾胃

    鄭壹尹醫師推介8種適合在小寒節氣食用的食物,具有滋潤、益氣、補腎等養生作用。

    小寒節氣宜吃什么食物養生?

    1. 羊肉

    性味:性溫味甘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

    2. 鯽魚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健脾補腎,益氣生津,利水消腫

    3. 海參

    性味:性平味甘咸

    功效:補腎益精,養血潤燥

    4. 南瓜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補中益氣,平養脾胃

    5. 桂圓

    性味:性溫味甘

    功效: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6. 杏仁

    性味:性微溫味苦

    功效: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7. 花生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健脾和胃、利腎去水

    8. 松子

    性味:性溫味甘

    功效:潤燥滋陰、扶正補虛

    小寒湯水 | 推介4款食療 傳統要吃臘八粥?

    鄭壹尹醫師推介4款適合在小寒節氣食用的湯水、食療。 小寒傳統習俗要吃臘八粥? 到底什么好處?

    小寒湯水食療 | 1. 臘八粥

    材料:

    糯米或小米50g、桂圓20g、荔枝干10g、蓮子10g、紅棗8粒、花生30g、瓜子15g、杏仁10g、松子15g、栗子30g

    做法:

    將以上食材洗凈,然后用清水浸泡10分鐘,紅棗去核。

    電飯煲內加入1公升水,同時將糯米或小米、蓮子、花生、瓜子、杏仁、松子、栗子放入,熬煮成粥。

    以去核紅棗、桂圓和葡萄干取代糖,用滾水浸泡15分鐘,最后加入粥中即可。

    功效:

    健脾開胃、養氣補血、溫陽散寒。

    宜忌:

    糖尿病患者盡量用紅棗、桂圓和提子干提味,以降低熱量。

    小寒湯水食療 | 2. 排骨黑豆湯

    材料:

    黑豆30g,西施骨1斤、螺片1塊、杞子15g、栗子30g、淮山30g、紅棗4粒

    做法:

    將以上食材洗凈,西施骨先汆水,紅棗去核,螺片、黑豆、杞子、栗子、淮山用清水浸泡10分鐘。

    煲內加入2.5L水,水沸后加入西施骨煲10分鐘,轉文火后再將余下食材放入煲內煮30分鐘,最后加入少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

    健脾益腎,補氣養血。

    宜忌:

    適合大眾飲用,特別是脾虛人士。

    小寒湯水食療 | 3. 胡椒豬肚湯

    材料:

    豬肚1個、雞肉/烏雞肉200g、花生300g、無花果8粒、生姜2片、胡椒適量

    做法:

    所有食材先洗凈,豬肚、烏雞汆水,生姜薄切備用。

    煲內加入2.5L水,先將豬肚、烏雞放入,煮沸后轉細火,再將花生、無花果、生姜放入煮45分鐘,最后加入少量胡椒和鹽調味即可。

    功效:

    散寒溫脾、補肺化痰。

    宜忌:

    每周可飲1次,但注意感冒及熱氣人士不宜服用。

    小寒湯水食療 | 4. 黑芝麻羊肉湯

    材料:

    羊肉100g、白蘿卜、胡蘿卜、椰菜、西芹、洋蔥各100g、黑芝麻30g、薄切生姜6片

    做法:

    先將所有食材洗凈,羊肉汆水,白蘿卜、胡蘿卜、高麗菜、西芹、洋蔥切成小丁狀,黑芝麻磨成粉,生姜薄切備用。

    依序炒洋蔥、胡蘿卜、卷心菜、西芹、白蘿卜,炒至有蔬菜香氣。

    然后加入2L水,將羊肉放入鍋內,大火煮沸后轉文火煲15分鐘,再將余下食材放入煲30分鐘,最后加入芝麻粉及少量鹽調味。

    功效:

    溫陽補腎、補氣養血。

    宜忌:

    每周可飲1次,適合大眾飲用。

    小寒飲食 | 應少吃6種寒涼食物

    鄭壹尹醫師提醒,冬天寒冷,若再進食下列寒涼食物,會傷及人體陽氣:

    1. 梨:性寒味甘、微酸,有養陰潤肺、清熱瀉火的功效。

    2. 奇異果,性寒味甘酸,有滋補強身、解熱止渇、利尿通便的功效。

    3. 甘蔗,性寒味甘,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滋陰潤燥的功效。

    4. 水魚,性微寒味咸,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

    5. 田螺,性寒味甘咸,有清熱消腫、明目、祛濕利水的功效。

    6. 鴨肉,性微寒味甘,有滋陰補血、養胃生津、利水消腫的功效。

    小寒宜忌 | 養生留意7件事 驅寒改善抵抗力

    鄭壹尹醫師指,在小寒節氣,氣血旺于膽經,正是提升肝膽氣血的好時機。 除了從飲食入手,她也建議透過以下方法養生、保暖,防生病。

    1. 睡前拍打大腿外側5-15分鐘,有助疏肝利膽、調暢情志。

    2. 應早睡晚起,盡可能在陽光出現后再外出活動,太極拳、散步及慢跑比較合適。

    3. 切忌進行高強度運動,避免耗傷人體陽氣。

    4. 手腳容易冰冷的人,要避寒就溫,外出時不妨穿戴頸巾、手套、厚襪御寒。

    5. 頸后的風池穴,背部的風門穴、肺俞穴都要注意保暖。

    6. 晚飯后1小時可用大約40度溫水浸腳30分鐘,水量要高于小腿肚,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環。

    7. 體弱或慢性病患者可以天灸,特別是陽虛患者,能夠改善病情,增強抵抗力,減少發作; 不過感冒或發熱、孕婦、皮膚嚴重過敏者則不適合天灸。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

    熱門文章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