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20歲男吃1種海鮮后,腎衰竭命危!12種海產毒素高易中招

    發布時間:2025-01-08 13:49

    【海鮮毒素】吃海鮮要留意!有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20多歲男子吃1種海鮮后腹瀉,求醫揭患急性腎衰竭,幾乎有生命危險。據本港食安中心資料,有12種海產毒素含量較高,要小心進食。

    20歲男吃1種海鮮后

    吃1種海鮮后腎衰竭命危

    肝膽腸胃科醫生葉秉威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病例指,該名20多歲男子與朋友相約吃海鮮,一次連續吃30多隻烤蠔后,回家后腹部一陣翻攪及腹瀉,甚至1小時腹瀉4至5次。隨后情況更嚴重,他幾個小時內腹瀉30多次,更站立不穏,被家人送往醫院急診室。最后,該男子確診為敗血性休克和急性腎衰竭,需馬上入院就醫。

    為何會出現這情況?葉醫生指,該男子屬于細菌性腸胃炎,可能是進食不乾淨的食物、烹煮過程沒煮熟,或是進食的食物生菌數過量。葉醫生指,該名20多歲年輕男子吃生蠔后,出現此情況乃十分嚴重,故立即為他安排抗生素、吊鹽水并加入升壓藥進行治療。最終,該男子住院治療1個多星期后,情況受控,轉危為安,順利康復出院。

    另外,葉醫生亦指出,大吃大喝容易引發以下問題:

    1.吃太多會令肚子不舒服,出現腹脹、惡心或嘔吐的情況。

    2.熱量過多,可能會肥胖。

    貝類哪些部位不能吃?如何去除毒素?

    據食安中心資料,產生貝類毒素的海藻,是雙殼貝類軟體動物的天然食物。貝類進食有毒海藻后會把貝類毒素集中積聚在其內臟,例如雙貝類的肝胰臟。

    為減低食物中毒風險,處理貝類海產時要留意以下3點:

    ·要洗擦其外殼,摘除其內臟,并應徹底煮熟。

    ·介貝類海產應加熱至內部溫度達攝氏90度并維持90秒,或在沸水中烹煮至外殼全開,再烹煮3至5分鐘。

    ·進食前,應棄掉其汁液。

    5大貝類毒素中毒癥癥+高風險海產

    根據食安中心資料,有貝類海產較常出現5種毒素。在眾多海產中,有12種海產較常含以上毒素,要格外留意。

    1.麻痺性貝類中毒

    麻痺性貝類中毒可以致命,主要導致神經受損,且發病迅速。其癥狀包括刺痛、麻木、口部周圍感到熾熱、失調、發燒、出疹和踉蹌等。這些癥狀會維持數天,然后可自然康復。然而,有些嚴重的個案會在進食有毒貝類后24小時內,出現呼吸系統停頓的情況。

    可能含有此毒素的海產:蜆、青口、蠔、扇貝、帶子

    2.下痢性貝類中毒

    下痢性貝類中毒是第二常見的貝類中毒,癥狀涉及胃腸道問題,通常在進食受污染的貝類后30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癥狀包括腹瀉、惡心、嘔吐、發冷、腹部出現中度至劇烈的痛楚及痙攣,通常在三日內會完全康復。至今尚未發現有死亡個案。

    可能含有此毒素的海產:青口、帶子、蠔、蜆、鱈魚

    3.失憶性貝類中毒

    失憶性貝類中毒是由海洋硅藻所造成,特徵是胃腸道失調及神經紊亂。癥狀包括嘔吐、腹部痙攣、腹瀉及頭痛,尤其會導致短暫喪失記憶力。失憶性貝類中毒有可能致命。

    可能含有此毒素的海產:青口、蜆、蟶子、帶子、腹足類動物(螺)、蟹、龍蝦、鱈魚

    4.神經性貝類中毒

    神經性貝類中毒甚為罕見,亦非致命的綜合癥。其中毒的癥狀比較輕微,通常包括面部肌肉刺痛、冷熱感覺逆轉、心動徐緩及瞳孔擴大等。這些癥狀會在數天內迅速及徹底消散。

    可能含有此毒素的海產:蠔、蜆、青口、司蚶、魚類

    5.原多甲藻酸貝類中毒

    癥狀與下痢性貝類中毒相似,通常在進食受污染的貝類后12至24小時內出現。癥狀包括嚴重腹瀉、嘔吐、腹痛、間歇性惡心和發冷。

    可能含有此毒素的海產:青口、蠔

    資料來源:《醫師好辣》、香港食安中心

    熱門文章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