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癌癥】膽固醇過高勿輕視,有機會是癌癥警號!一名80多歲男子因腹痛求醫,確診肝癌晚期,腫瘤已15cm大!醫生指,肝癌有4種早期徵兆最容易被忽略,該男子膽固醇偏高也是先兆之一。
腹痛確診肝癌晚期 膽固醇高是先兆?
胃腸肝膽科醫生錢政弘在其Facebook專頁分享病例指,該男子發病前沒有慢性疾病病史,而且身體健壯,經常做義工及行山。然而,他在10個月前因感到頭暈、頭脹、心悸等癥狀被送到急癥室接受治療。
經檢查后發現,他出現高血壓癥狀,血壓收縮壓竟高達200(正常值:120);另外,其膽固醇水平亦偏高,高達284(正常值:200或以下)。不過由于心臟沒異常情況,醫生初步判斷他的高血壓是由高血脂引起,遂處方他服用降血壓、降血脂藥,并需定期覆診。
為避免膽固醇上升,該男子聽從家人建議,飲食盡量少油少鹽,避免吃高膽固醇食物。數個月后,雖然他的血壓及血脂成功控制在正常范圍,但食量及體力亦開始下降,體重下跌3至4kg,不過其家人以為,只是服用降膽固醇藥后才出現的現象,故沒多理會。
不過,兩個多月前,他再出現腹痛、胃酸倒流等癥狀,于是向錢政弘醫生求診。錢醫生發現,他腹痛的位置較偏向右上腹部,右側肋骨下方經按壓后,亦會感到疼痛。
進行腹部超聲波檢查后發現,該男子肝臟竟長有一個15cm大的腫瘤,確診患上晚期肝癌,已無法接受手術。原本按壓會感到疼痛的部位,正正就是肝癌腫瘤的位置。
為何高膽固醇是肝癌警號?
對于上述男子的病情,其家屬亦大惑不解,因為一般肝癌患者的的體內營養應該會轉差,但為何男子反而會出現高膽固醇的情況?錢政弘醫生解釋指,這情況屬于“腫瘤附屬癥候群(Paraneoplastic Syndrome)”,由于肝癌細胞會誘發HMG-COA 還原酶過度表現,使身體的膽固醇合成增加,同時會干擾肝細胞代謝膽固醇,結果導致患者的膽固醇上升。
另外,肝癌細胞也會過度利用葡萄糖或分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II),導致血糖降低,出現頭暈、心悸或昏迷等癥狀。因此,該男子一開始出現的癥狀,包括:
頭暈
心悸
血壓高
膽固醇高等
這些癥狀很可能就是由肝癌引發,只是當時沒有腹痛,才難聯想到與肝臟的疾病有關。
因此,錢政弘醫生指出,如果發現身體膽固醇突然變高,不要以為都是由吃太好、吃太油引起的。即使吃不多,肝癌也會讓膽固醇上升。另外,以下一些低血糖癥狀,如易餓、無力、心悸及頭暈等,也可能是現肝癌的警號,不宜輕視。
10種食物可護肝 醫生首推這水果
要預防及對抗肝癌,錢政弘醫生過去曾在著作《你可以不生病 病痛炎究院》分享指,以下10種天然食物已獲科學認證實有護肝作用,包括:石榴、大蒜、生薑、番茄、提子、薑黃、黑加侖子、蘆筍、四季豆、姬松茸。
在上述食物中,錢政弘醫生最推薦石榴,因為曾有文獻指石榴汁可以降低GOT、GPT指數(即肝臟損傷指數),一方面可改善肝功能,另一方面更可降低血脂、血糖,改善高血壓。
此外,錢醫生也表示,維他命E可抗氧化,因此多攝取維他命E讓肝臟較不易發炎,減少肝臟纖維化的機率,從而降低患肝癌風險,維他命E含量較高的食物包括芝麻、杏仁、牛油果等。
肝癌有何常見徵狀?8大因素增風險
根據本港衛生署資料,肝癌是肝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可分為原發性肝癌(在肝臟開始)或繼發性肝癌(源自另一器官及擴散至肝臟),早期一般沒有任何病徵,其后較常出現以下徵狀,包括右上腹疼痛、發燒、皮膚及眼睛泛黃、腹部腫脹、小便呈茶色、大便呈淺灰色、食慾不振、噁心、體重下降、疲倦及虛弱等。當中,以下8大高危因素會增加患肝癌風險:
乙肝病毒: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患肝癌的機會,比非乙肝病毒攜帶者大約高出100倍。
肝硬化:感染到乙型肝炎的人約在10年后才會出現慢性肝炎;大概再到21年后才會演變成肝硬化;肝硬化之后約29年才會變成肝癌。
丙型肝炎: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攜帶病毒者患肝癌的機會大約比常人高150倍;因丙型肝炎而患肝癌者于西方國家較常見。
酗酒:濫用酒精的乙型肝炎帶病毒者患肝癌的機會比一般的帶病毒者高2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肥胖、糖尿病,及其他代謝紊亂疾病均會使到肝臟損害,從而導致肝硬化及肝癌。
進食有毒素的食物:花生及穀類果實中所發現的黃曲霉毒,在動物實驗中已被証實可導致肝癌。
長期受到某些環境、污染物侵害 ( 如吸入制膠廠膠廠使用到的聚氯乙烯 )
膽管炎或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可引致膽管細胞癌。
資料來源: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獲授權轉載)、醫管局、衛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