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國簽署的巴黎AI行動峰會宣言并未獲一致同意,美國與英國拒絕加入,反對歐盟“過度監管”且認為不符國家利益。
▲美國副總統萬斯11日出席巴黎AI行動峰會。(路透社)
巴黎人工智慧(AI)行動高峰會昨日(11日)落幕,包括歐盟(EU)與非洲聯盟委員會(AU Commission)在內,峰會最后有61國簽署宣言。該宣言呼吁一個“開放”、“包容”和“道德”的AI發展,然而簽署國卻不包括美國和英國。
法國、共同主席國印度、中國等都簽署宣言,承諾共同強化需要“全球對話”的AI治理,呼吁避免“市場集中”,使全球人民更容易取得這項科技。
為達成目標,峰會上宣布正式成立由國際能源總署(IEA)領導的AI能源沖擊監察機構,以及聚集相關產業主要企業的永續AI聯盟。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發表峰會閉幕演說時指出:“我們在這里奠定基礎,同時進行創新和加速,好讓人工智慧能夠實現并持續發展,這也是建立信任的關鍵”,強調須持續推進AI的國際治理。
然而美國與英國在簽署名單中缺席,凸顯了在該議題上兩個世界觀的沖突。
美國副總統萬斯(JD Vance)在峰會演說中捍衛美國立場,表示將保持美國在AI產業上的領導地位,同時警告對AI的“過度監管”,恐將“扼殺由美國主導、正在蓬勃發展的產業”。
與歐洲希望加速制定人工智慧發展框架相反,萬斯希望提供“盡可能鼓勵有利成長的政策”。
萬斯說,“美國是AI的領導者,且希望持續保持”。
英國政府則解釋,因不符合“國家利益”而拒絕簽署AI宣言。英國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的一位發言人說,“你不該指望我們加入那些我們認為不符合國家利益的倡議”。
他強調,英國“無意與所有支持宣言者達成一致”,但將繼續與法國就其他事項展開合作。
馬克龍回應美國野心時堅持,發展AI的當下“需要規則與信任框架”。峰會結束后,法國宣布一項高達1090億歐元的民間投資計劃。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閉幕式上表示,印度將為下一屆AI行動高峰會的主辦國,繼英國、韓國及法國后,成為第4個主辦AI國際大型會議的國家。
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