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長和千億港口大刁料再創紀錄,媲美當年“賣橙”,誠哥退休前沽中環中心也經典

    發布時間:2025-03-05 13:20

    擅長做“大刁”的長和昨日宣布與貝萊德牽頭的BlackRock-TiL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將23個國家營運43個港口的和記港口集團權益全數出售,當中包括巴拿馬兩個港口的權益。整體出售總企業價值為228億美元,預期將為該集團帶來逾190億美元的現金收益,相當于長和整體市值,料成為長和系歷年最大交易。盡管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已宣布退休,交棒予長子李澤鉅,自己改任資深顧問,但長和系的投資決策,仍然讓外界關注李嘉誠在幕后如何繼續運籌帷幄。

    長和對上一次“千億”出售資產,在2020年打包出售一系列歐洲發射塔資產與業務,予歐洲無線電訊及廣播基建營運商Cellnex,合共作價約100億歐元,地域涉及奧地利、丹麥、愛爾蘭、意大利、瑞典及英國市場。長和將所得資金用于降低負債,并為其后數年回購提供資金,間接提升股東回報。

    長實于2017年以402億元沽出中環中心75%業權

    ▲長實于2017年以402億元沽出中環中心75%業權,創本港歷來最大額商廈成交。

    長和大班霍建寧最為人熟悉的功績,是在香港經濟陷入低迷時期成功“賣橙”,為當時的和黃賺取過千億港元盈利。

    ▲長和大班霍建寧最為人熟悉的功績,是在香港經濟陷入低迷時期成功“賣橙”,為當時的和黃賺取過千億港元盈利。

    99年“賣橙”破開埠以來最大紀錄

    長和系生意遍布環球超過50多個國家及地區,涉足業務極為多元化,其中電訊是核心業務之一。李嘉誠掌舵的和黃自1989年開始進軍英國電訊市場,最早是收購英國電訊網絡Rabbit,屬第一代流動通訊業務公司。后來市場逐步轉型,和黃在1994年以80億元重組并推出Orange品牌,提供2G流動通訊服務。

    1999年10月20日,隨著電訊和互聯網熱直卷全球,炒風熾熱,Orange獲德國Mannesmann看中,李嘉誠決定趁高估值將持有的Orange 44.8%股權出售,交易總值達到198億英鎊,為和黃帶來1,130億港元稅前盈利,創下香港開埠以來最大金額的單一宗交易紀錄,成為一時佳話,原因是其早年購入價僅80億港元,即帶挈集團大賺逾11倍。

    和黃“賣橙”交易僅3個月后,2000年2月,英國電訊商沃達豐(Vodafone)提出收購MMN,和黃趁機將MMN的股份賣給沃達豐,并換來價值1,300億沃達豐股權,和黃于交易中再賺多超過500億港元。

    李嘉誠402億賣中環中心 創最大額物業成交

    另一方面,在2013年至2017年間,長和系頻頻出手套現,包括在2014年3月向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出售屈臣氏24.95%股權,作價高達440億港元。此后,長和系繼續出售資產,包括分拆和轉讓港燈股權,以及在2017年剝離和記電訊的固網業務,合共涉資約478億港元。

    長和系亦積極剝離非核心的物業資產,包括同年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和上海陸家嘴東方匯金中心,前者作價約32.68億港元,后者作價約88.75億港元;在2016年及2017年,長和系分別出售上海陸家嘴世紀匯廣場及中環中心75%業權,前者作價約230億港元,后者則為破紀錄的402億港元,打破2015年灣仔美國萬通大廈125億港元易手的紀錄,成為香港歷來最大宗物業成交,亦是李嘉誠退休前最后一單大刁。

    對于出售中環中心權益,當時長實發言人表示,“ 買賣房地產是公司的本業,我們的日常業務,政府都是一幅幅土地出售。很多香港公司的物業都是出售予內地企業,今時今日這是很普通的事,沒有賣家,國際及內地新資金怎有渠道來香港?”

    “哪里有回報,我就去哪里投資”

    李嘉誠在數前年豪言“哪里有回報,我就去哪里投資”。長實在2021年以170億元,向李嘉誠基金會收購4項英國和歐洲的能源與基建企業股權。同年底,長實亦伙拍李嘉誠基金會以交易總代價332億港元,出售飛機租賃業務,大賺約13億港元,內部回報率近雙位數。長實在公告中解釋,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飛機租賃行業的范式轉變,相信現時是退出有關行業時機,令集團亦有機會重新調配資本。

    港口業務貢獻一成收入 出售后僅覆蓋內地香港

    有指今次長和是次舉動,是避免被牽入中美在巴拿馬運河上引發的政治漩渦,惟長和聯席董事總經理陸法蘭強調,這項交易是純商業性質。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長和同時退出全球大部分港口業務,向BlackRock-TiL財團出售該集團于和記港口集團全部80%權益,和記港口集團則持有在23個國家43個港口擁有、營運及發展共199個泊位的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的權益,連同所有和記港口的管理資源、營運業務、貨柜碼頭系統、資訊科技及其他系統,以及其他涉及用于控制和營運有關港口資產。長和指,出售資產不包括任何和記港口信托股權,即該信托在香港、深圳和南中國營運的港口,或任何在中國內地的港口。

    事實上,和記的港口業務,由“和記港口集團”及“和記港口信托”組合,長和分別擁有80%及30.07%股權。意味是次出售之后,長和港口業務只馀下“和記港口信托”的權益,資產只覆蓋中港,包括香港的貨柜碼頭、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惠州國際集裝箱碼頭等。

    截至去年6月底止中期,港口及相關服務收益達215.94億元,按年增9%,以長和去年中期收入2326億元計,港口業務約佔其收入9.3%。

    和記港口價值達1400億

    根據初步基本條款,按照出售資產的100%企業價值227.65億美元及假設凈債務50億美元計算,出售資產的權益價值按100%計算將為177.65億美元,而按銷售股份的80%權益價值計將為142.12億美元。購買價將參考于完成時的實際凈債務進行調整,并將扣除PPC交易代價的80%,有望超越1999年出售Orange股權,成為長和系歷年最大交易。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


    熱門文章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