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資源空間所限,難兼長者服務,青少年中心供過于求,加強個案跟進拓出路

    發布時間:2025-03-12 08:43

    隨著兒童及青年數目下跌,青少年中心供過于求,有意見提出“地盡其用”,讓中心在早上提供長者服務。有社福界人士指,善用閑置空間的本意好,業界向來會互相借用地方舉辦活動,但要提供長者暫托等支援的可行性低,需要特定人手及設備外,或減低年輕人到訪中心的意欲,本末倒置。有社工指,青少年中心有其重要性,如開辦功課輔導班減輕在職家長的壓力,甚至為中途退學青年提供社區保護網,各機構應思考如何轉型及善用資源,為青少年中心謀出路,除了主動走入社區招募青年,亦可考慮加強個案跟進,讓青少年服務更到位。

    兒童











    隨著兒童及青年數目下跌,青少年中心面對轉型挑戰。

    孫玉菡

    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提出青少年中心“地盡其用”。

    《財政預算案》建議節省政府經常開支,至2027至2028年度的累計減幅為7%,以社福界為例,較大型社福機構需累計削減7%經常撥款額,中小型社福機構亦要減3%。削資的同時,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提出青少年中心“地盡其用”,機構可在學童上學、較少人到訪的早上時段,提供長者服務。有社福界人士指,善用空間的本意好,業界向來會互相借用地方舉辦活動,但要青少年中心提供長者服務,整體規劃要作出調整。

    憂共享影響青年觀感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丁惟彬相信,同工會互相幫助,愿意短暫借出閑置的地方或活動室,供其他機構進行活動,但要提供日間暫托等服務,既要容納長者中心的社工及醫療人員駐守,更要騰出空間設置支援儀器,較難實行,“未見青少年中心有額外地方?!彼麖娬{,提供新服務不止需要空間,亦要有辦公空間,以進行各類準備工作。

    在青少年中心負責生涯規劃的社工Irene直言,每間社福中心都為用家而設,例如青少年中心會有健身室及游戲室,長者中心則設復康設施,而非只是一個社區聚腳點,“共享空間予不同使用者只會‘兩頭唔到岸’?!彼f,歡迎長者到訪或會影響年輕人對中心的觀感,“他們未必想共享,到時不再到訪中心,便本末倒置?!?/span>

    另有社工指,青少年中心亦會提供服務予6至24歲兒童及青少年的家長,加上社工會利用早上時間處理文件,相信沒有人手提供長者服務。他指,長者中心晚上相對較少使用者,惟同樣不會開放予青少年活動。

    社工

    ▲有社工指,提供長者暫托等支援需要特定人手及設備。

    按比例僅需93間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

    現時全港共有139間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為6至24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不同服務,包括社工介入、社區參與活動、指導和輔導等支援。惟按照《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政府為每1.2萬名6至24歲兒童及青年設立一間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參考政府統計處2021年人口普查,全港共有約111萬名兒童及青年人口,即僅需約92.6間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現有數目已高于規劃標準,亦不乏社工反映,前往青少年中心的服務使用者有所下降。

    有社工指,部分社區人口老化,過去亦有地區因應需要,在同一屋邨內開設2間青少年中心。不過她說,縱然兒童及青年數目下跌,逾百萬青少年仍是一個龐大的群體,“青少年中心始終有人去,視乎如何吸引他們來?!彼m說,現時許多同工提供網上支援服務,希望把青年帶到線下,于青少年中心聚頭。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轄下6間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近日收集了234位青少年對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的意見,當中有55%是會員,受訪者用“好玩”、“溫馨”、“很多玩具”等關鍵字形容對青少年中心的感覺,甚至感受到“家的感覺”;部分人期望中心職員能夠“像朋友般平等相處,友善地交流”。該機構副總干事區潔盈博士指,作為受政府資助機構,有責任思考如何善用資源,為中心謀出路,“如果年輕人覺得社工不夠主動、中心活動沉悶,同工就要反思如何改善和優化?!?/span>

    青少年中心

    ▲服務專門化“削弱”了青少年中心的角色。

    填補學??杖?/span> 為校外生提供支援

    Peter在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工作近8年,坦言中心的角色及定位正面對挑戰。他舉例,現時越來越多青少年服務專門化,例如關注精神健康、生涯規劃等都有特定計劃,“削弱”了中心的角色。但他指,部分年輕人會認為,參與上述計劃會被標簽成有特定需要,而青少年中心是一個中立的地方,“讓他們在學校和家庭以外,有‘第三空間’喘息?!?/span>

    此外,青少年中心可以成為社區安全網,填補學校支援的空缺。Peter指,有些學校的社工以跟進個案為主,未能恒常舉辦休閑活動,故青少年中心可分擔部分工作量。他續說,每年都會有學生中途退學,學校社工難以繼續為該批“校外生”提供支援,故定時帶他們到中心,“即使學生離開了學校網絡,我們仍可以為他們提供支援?!?/span>

    丁惟彬亦說,青少年中心有其重要性,例如開辦功課輔導班,支援學童及在職家長,近來亦有越來越多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的服務,減輕照顧者的負擔。但他指,隨著小孩生活模式轉變,青少年中心或要重新思考定位或轉型,以接觸更多年輕人。

    他舉例,有同工走入屋邨招募青年,成功吸引到一群不喜歡上學、愛在街上流連的年輕人到中心聚會,并因應他們的興趣設立鼓房和購置樂器,“他們有嘗試去做,而非坐著‘等客到’?!彼m指,另有中心招攬少數族裔兒童參與活動,“服務不會不合時宜,視乎中心職員有否行前一步,服務模式按時代需要而轉變?!?/span>

    青年

    ▲有社工走入屋邨及社區招募青年。

    主動出擊緊貼潮流 吸引更多使用者

    Peter同意指,青少年中心的娛樂要緊貼年輕人的潮流,其中心購入了最新款的游戲機和飛鏢機,亦借出房間讓學生溫書。他續說,坊間有許多共享空間,青少年中心應給予青年自主性,“中心對他們有一定信任,年輕人都會遵守中心的既定規則?!贝送?,他直言,社工要主動陪伴年輕人,“青少年知道哪幾位社工真心對待他們?!?/span>

    現時青少年中心較少以個案形式跟進有需要的年輕人,丁惟彬補充,若然加強相關工作,定能填補社區的需要,盼各機構攜手,讓青少年服務更到位。

    青少年們

    ▲有社工指,青少年中心應給予服務使用者自主性。

    服務質素與人手分配拉扯 學者盼領導層以身作則渡難關

    面對削減資源,有學者指,社福界難以開源,只能節流,盼機構領導層以不影響員工編制及服務使用者為原則,共同熬過艱難時刻。

    社工Peter指,現時一旦有同事離職,其職位便會被凍結,以一個社工要服務約250人次兒童及青少年為例,服務人次并不會因為人手流失而按比例縮減,“變相同事要分擔該250人次?!彼m說,有中心無奈在服務之間取舍,刪減某些主題的活動,甚或不再服務特定群組。他直言,要服務人次達標并不困難,同工大可每日在學校門前做街站,接觸青少年,但便沒有時間做深入工作,“是服務質素和人手分配上的拉扯?!?/span>

    學生

    ▲有學者指,青少年中心加強個案跟進工作,定能填補社區的需要。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丁惟彬同意指,過去常有凍結職位的做法,或者傾向招聘經驗較淺的員工,以節省開支,“減人手或請來經驗尚淺的人頂上,都會‘做死人’?!彼嘈?,面對削減資源,所有社福服務都深受其害,不存在某些服務最“危危乎”,視乎機構如何應對。以其理解,機構較難開源,應對方法不外乎節流,“需要社會服務的人往往沒有多少金錢?!?/span>

    他呼吁各機構的領導層,以不影響員工編制及服務使用者為原則,節省不必要開支,舉例不要太快更換中心設備,甚或減少品牌及形象宣傳工作,“不是不做,而是要看時勢?!彼m說,若然機構決定要員工減薪或凍薪,希望由高層做起,以身作則,不然只會打擊團隊士氣,“高層減薪跟基層員工減薪是兩碼子的事,領導層應樹立榜樣,共渡時艱?!?/span>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 

    相關閱讀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