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陳立武執掌英特爾:科技界登頂華人的來歷

    發布時間:2025-03-14 09:11

    英特爾宣布芯片業老將陳立武(Lip-Bu Tan)重返公司董事會并擔任新執行長,消息一出震動全球半導體業界,被視為目前全球芯片產業4名最有影響力的華人CEO之一。從先前的英偉達黃仁勛、AMD蘇姿豐聲名大噪之際,就有許多人心里疑惑為何半導體業界這么多杰出華裔人士登上巔峰,卻沒有一位出自中國大陸?其中道理不難:與他們同年齡層的中國大陸杰出人才缺乏相類似的求學、研究與發展事業環境。

    陳立武1959年生于馬來西亞,在新加坡與美國求學并從事電子與半導體,其個人求學與事業發展歷程與黃仁勛及蘇姿豐非常相似,黃蘇二人分別于1963與1969年出生于臺灣,都在年輕時前往美國深造并從事電機電子業。至于與他們齊名的博通CEO陳福陽與陳立武的經歷就更像了,他們都出生于馬來西亞,成年后到美國名校求學,長時間在科技界耕耘并有杰出表現,差別是陳福陽(1952年生)年紀比陳立武大了7歲。

    合成圖

    ▲美國4家半導體巨頭的掌門人均為華人,卻沒有一人來自大陸,令許多人感到不解。左起黃仁勛、蘇姿豐、陳福陽、陳立武。(圖/美聯社檔案照)

    從這4人出生的時間與背景分析,他們都是華人家庭,出生于1950到1970年之間,在美國知名大學獲得學位,長年在電機、電子等新興科技相關企業工作,職業生涯幾乎覆蓋了整個電子科技產業的發展過程,在事業發展上跌宕起伏,最后得以在60來歲進入人生事業的顛峰。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臺積電體系的劉德音、魏哲家,超微電腦的梁見后,甚至于更早之前的林百里等都是知名的華人科技企業家。如果加上在美國出生成長的科技界華人企業家,那就更是數不勝數了。

    科技業有這么多華人企業家在國際上嶄露頭角,讓許多人質疑中國大陸的企業家呢?道理其實非常簡單,這些華人科技企業家大都是在二次大戰結束后的20多年內出生,而戰后重建不只讓戰爭時期快速發展的科技迅速普及,也帶來相對較為安定與富裕的生活環境,經濟繁榮帶動科技發展,技術進步更以史無前例的力量擴大經濟成長。而那些身陷內戰泥淖與無止境政治清洗與斗爭的國家則未能享受到戰后的繁榮與發展,例如中國大陸、中南半島與中東地區。

    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的臺灣、韓國、新加坡與香港被稱為“亞洲四小龍”,正是得益于政治上相對安定,經濟才能加速發展。當時一些雄心勃勃的企業家開始嶄露頭角,經濟發展讓年輕人有更多機會到歐美等先進國家學習新技術,甚至在當地創業發展。

    來源:中時新聞網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