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地產(012)發公布,創辦人李兆基今日黃昏逝世?,享年97歲。李兆基生前捐款無數,其中對教育支持更是不遺余力。2011年,他就曾談及,做善事與做生意一樣,務求“一兩撥千斤”。
▲2015年,李兆基出席“李兆基科技大樓”落成典禮?!缎菎u》資料圖片
2011年,清華大學百周年校慶,時任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向該校捐款三億元(人民幣?下同)興建“李兆基科技大樓”。中新網當年報道,時任國務委員,并且是清華校友的劉延東當時贊揚李兆基一直心系教育事業,多年來捐款支持清華、北京大學等頂尖大學,又希望新大樓應用最先進的環保技術,“成為全中國節能減排的典范與標竿”。
▲李兆基捐款3億元人民幣興建“李兆基科技大樓”。圖:清華大學網站
▲2011年,李兆基出席清華李兆基科技大樓動工儀式。 《星島》資料圖片
直言教育是長遠投資
李兆基接受訪問時形容,教育事業是長遠投資,“選得好,選得正確,收效與回報就會很大”。李兆基坦言最感到自豪,是一九八二年由他創立,為邊遠貧困地區培訓大批高級管理人才的“培華教育基金”。他形容“培華教育基金”是一生做得最好的慈善事業,“培訓一百二十萬名農民,他們培訓后個個都找到職業,以一家三口計算,等于間接令三百四十萬人受惠;如果我們培訓到二百萬人,受惠人數差不多相等全港人口,以我一人之力幫到那么多人,很正確,很值得自豪,心也可以很安樂”。
“培華教育基金”助120萬農民
李兆基笑稱,從未統計過自己捐了多少錢,但更重要是“一傳十,十傳百”的收效,絕非純粹為救濟而行善,“現在(《財政預計案》)派幾百億元出來,每人六千元,大家都有收效,不過效果誰多些,你可以自己計算一下”。對他而言,最為稱道是慈善事業亦如生意般“一兩撥千斤”,他表示,“有時自己拿少許錢出來,加上自己出力,即使出一蚊也等于出了十蚊,別只計較錢碼”。
2015年10月15日下午,清華大學李兆基科技大樓落成典禮舉行,李兆基亦有親身出席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