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顧全球,隨著美歐關系的急劇變化,烏克蘭、波蘭、法國、德國,甚至是立陶宛等國,都在核武問題上先后表明態度,引發了世界對于核擴散的憂慮。
“言而無信,不知其可”,這是世界動蕩的一大原因。當“叢林規則”被人類奉為圭臬,所謂的“協議”不過就是一塊遮羞布而已?!恫歼_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是1994年12月5日由烏克蘭、美國、俄羅斯和英國在布達佩斯簽署的一份備忘錄形式的外交檔。蘇聯解體后,烏克蘭繼承了其龐大核武庫的一部分,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擁核國家。1994年12月,烏克蘭決定放棄并銷毀核武器,以換取美國、英國與俄羅斯對其國家安全及獨立的保證。
《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規定,烏克蘭同意放棄當時世界第三大核武器庫,其中包括約1900枚戰略核彈頭。作為交換,美國、俄羅斯和英國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同意“尊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
專家指出,無政府狀態是國際社會的本質特征,因此,國家只能依靠“自助”來維持自己的獨立和生存。因此,安全成為導致核擴散最重要的原因?;仡櫪鋺鹨詠淼臍v史和現實,也能看到,外部威脅對于一國發展核武器往往具有決定性作用。此前,法國戴高樂總統及其支持者就認為,擁有核武器是通向大國的必由之路。當前,日本、韓國、伊朗、德國、意大利、荷蘭、波蘭、瑞典、挪威等國,理論上都可稱為核門檻國家。
澤連斯基曾表示,如果不愿意幫助烏克蘭加入北約,北約應該為烏克蘭提供替代的安全保證——向烏克蘭歸還核武器。因此,馬克龍決定就法國向歐洲盟國提供“核保護傘”的問題開啟戰略討論。德國候任總理默茨雖主張與英法合作補充美國核威懾,同時強調需以“維持美國核保護傘”為前提。波蘭總理圖斯克則表示,法國的“核保護傘”將大大加強歐洲的安全保障。對法國這一提議,立陶宛總統瑙塞達表示了歡迎。
上個月底,日本也公開宣稱,并沒有準備制造核武器,弦外之音就是:如果有了需要,日本完全能夠制造核武器。一旦日韓擁核,澳洲大概率也會重啟上世紀70年代的核武計劃,以應對地區新安全域勢。所以,為自身安全而擁核的決心正越來越強烈,而核擴散的可能性也將急劇增加。
有分析人士認為,當前暗流洶涌的核擴散揭示了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當安全承諾淪為交易籌碼或“軍中戲言”,核武器就從“終極威懾”異化為“戰略訛詐工具”。而核擴散的潘朵拉魔盒一旦打開,全人類都將長久籠罩在核陰霾之下。畢竟,覆巢之下無完卵。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