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歐亞評論》3月24日刊登題為《中日韓恢復高層對話后的分析 》文章。報道如下:
3月22日,第11次中日韓外長會議在東京重啟,中國外長王毅、韓國外長趙兌烈、日本外相巖屋毅共同出席。會議聚焦朝鮮半島無核化、烏克蘭危機及經貿合作三大核心議題。
中日韓經濟文化緊密相連,占全球GDP約25%,但歷史遺留問題與地緣政治競爭常阻礙合作。此次會議在中美關稅戰背景下召開,討論朝鮮核問題、俄烏沖突、低生育率及氣候變化等。三方同意推動朝鮮半島和平,加速籌備2025年領導人峰會。
中日就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達成原則共識,但福島核污水排放引發的貿易禁令尚未完全解除。數據顯示,32%在華日企因地緣風險考慮收縮投資,但中國市場對日企利潤貢獻率仍超18%,形成特殊依存關系。
當前三邊機制正處于關鍵轉折:既面臨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外溢壓力,又需應對區域內安全架構重構。正如巖屋毅所言,對話機制的生命力將取決于能否將危機管控轉化為長效互信建設,而非止步于應急性外交操作。
編譯/迪巴拉202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