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4月27日文章,原題:你能想象沒有“中國制造”的家嗎? 在美國,很難想象一個沒有中國產品的家是什么樣的。許多必需品幾乎完全從中國進口,而新的關稅政策可能會讓它們變得更昂貴。我們分析進口數據,以顯示美國人可能會在哪些方面看到產品短缺、選項減少和價格上漲。
自從中國在幾十年前鞏固自身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以來,美國人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依賴中國制造的商品。如果美政府對中國輸美產品征收的畸高關稅正式實施,增加的成本很可能最終轉嫁給美國消費者。
美國對中國的依賴在美國人的廚房里顯而易見。中國在餐具和烹飪用具等大批量商品生產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美國人使用的所有家用烤箱都是進口產品,幾乎每一臺都來自中國。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大力支持國內制造業發展。如今,中國生產的實體產品幾乎占到全球總量的1/3,比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和英國生產的總和還要多。
美國已經變得如此依賴中國,如果沒有中國產品,美國人甚至很難慶祝自己的國慶節,因為絕大多數煙花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在美國人的客廳里,許多東西也都是中國制造,但可能不是所有東西。例如,電視機很可能來自墨西哥,沙發很可能來自越南。這是因為自2018年以來發生一個奇怪的轉變。當時,美國加征進口關稅促使制造商在墨西哥、越南和泰國等國家開設新工廠。如今,這些地方正在進口創紀錄數量的中國零部件,并向美國銷售組裝產品。
在美國人的浴室里,無論是化妝刷、指甲刀還是梳子,幾乎所有的個人護理用品都可能是在中國制造的。
作為許多美國家庭中最昂貴的產品,汽車幾乎肯定不來自中國。事實上,由于此前就已征收的關稅和嚴格的監管規定,美國人幾乎不可能購買中國制造的汽車。這并不意味著美國人的汽車不會變得更昂貴。在美國,許多汽車零部件來自中國,美國對許多外國制造的汽車零部件加征的新關稅將于5月3日生效。如果美國人在市場上購買電動汽車,他們會發現最昂貴的組件電池很可能是中國制造的,而且需要繳納高達173%的關稅。
如今美國對華征收高達145%的關稅有可能導致大多數中國輸美產品斷供。美國政府計劃向其他數十個國家加征的關稅,也意味著嘗試從其他國家采購的美國供應商仍將面臨更高成本。
盡管很難說商品價格會上漲多少,但經濟學家表示,大部分增加的進口成本往往會轉嫁給消費者。無論結果如何,美國人添置家具將變得更困難和更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