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強調,希望美元貶值,認為強勢美元削弱了美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而在特朗普祭出“對等關稅”1個多月以來,美元指數就下跌5%。但匯豐資深經濟顧問金恩(Stephen King)在近期一份報告中警告,如果美國試圖“收回”對美元的控制權,也就是聯準會(Fed)不再愿意或無法持續充當世界“最后貸款人”,最終恐導致1930年代或1970年代的金融風暴再度重演!
▲專家警告,如果美元霸權退位,恐為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烈沖擊。(圖/路透社)
據財經新聞網站“華爾街見聞”引用追風交易臺的消息報道,匯豐資深經濟顧問金恩近期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從歷史角度出發,深入探討了儲備貨幣的興衰歷程,并且仔細分析了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現況,以及美國特朗普政府對于美元儲備地位的態度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
報告中顯示,歷史經驗表明,摧毀一種儲備貨幣遠比建立它要容易許多。儲備貨幣體系的瓦解,往往伴隨著劇烈的經濟波動及資產價格的急遽變化,很難平穩地轉移到新的貨幣體系。
金恩指出,特朗普政府的部分成員,對于美元當前作為儲備貨幣,給美國經濟帶來的負擔表示擔憂,并試圖透過各種手段來減弱美元的國際地位。
然而報告中特別警告,這種作法可能會引發市場的不穩定,因為儲備貨幣的成功,部分取決于發行國(即美國)愿意為了更廣泛的整體經濟利益,而犧牲部分經濟主權。一旦發行國開始認為這種經濟利益被成本所抵消,就可能采取相應的政策來限制美元的國際使用。
從1930年代金本位制的崩潰,到19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的瓦解,這些歷史事件都伴隨著巨大的經濟與金融動蕩,資產價格和匯率也隨之產生劇烈波動。舉例來說,在1930年代金本位制崩潰時,為了滿足國際需求,Fed設置了極低的利率,最終導致了美國股市的泡沫化。
至于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的1970年代,世界同樣經歷了巨大的經濟動蕩。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決定將石油價格調漲數倍,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石油生產國不愿意以貶值的美元進行交易。雖然在此期間,美股的表現優于美債,但投資者卻經歷了如同云霄飛車般的劇烈行情。
金恩認為,美國政府試圖糾正美元匯率“高估”的各項舉措,可能會引發金融市場的動蕩,破壞國際資本市場的穩定,并引發外界對于Fed持續承諾提供美元互換額度、Fed可能的“財政主導”以及美國對于布雷頓森林機構(這些機構長期以來協助制定國際經濟和金融的“游戲規則”)持續支持的質疑。
金恩表示,如果美國試圖重新掌控美元的主導權,也就是Fed不再愿意或無法持續扮演全球的“最后貸款人”,隨著全球資本市場失去了美元互換額度,那么市場將可能出現大規模資金轉移,涌向供應量完全缺乏彈性的黃金,進而導致嚴重的流動性短缺,而在黃金價格不斷飆升的情況下,可能會引發如同1930年代或1970年代那樣的金融危機。
金恩不但在報告中總結了過去的歷史教訓,還對未來的趨勢進行了預測。他認為,如果美國放棄或忽視先前制定“游戲規則”的國際機構,這些機構的信譽將難以維持。
金恩也強調,如果美元不再被信任為全球儲備貨幣,那么建立起新的儲備貨幣機制,既不容易,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實現。
來源: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