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也面臨著諸多困難。然而,他對待十萬蒙古女人的決定卻令人震驚。用現代網友的話說,連現在的爽文男主都不敢寫出像洪武大帝那樣的逆襲故事。
加入郭子興的義軍之后,朱元璋憑借聰慧、果敢、勇猛的表現,很快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在不斷的戰斗中,朱元璋的思想逐漸發生了變化。郭子興去世后,朱元璋并沒有急于稱王,而是低調積蓄力量,逐步壯大自己的勢力。
接下來的12年,他帶領義軍南征北戰,逐一擊敗敵人,最終統一南方。此時,朱元璋的目光已經投向了仍然處在元朝壓迫下的北方。
1367年,歷時25年的北伐正式開始。大量北方百姓紛紛加入隊伍,誓要驅逐元朝王室。消滅元朝的統治并非易事,這一過程中朱元璋面臨了很多挑戰。
首先,勞動力的嚴重匱乏成為了最迫切的問題。長年戰亂給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深遠影響,大量土地荒廢,人們四處流離。很多鄉村幾乎沒有健康的成年人,村里剩下的多是老弱婦孺。你或許會問,為甚么沒有孩子?亂世中的孩子通常是最容易遭受不幸的,父母若因戰亂死于戰場,孩子也就成了“無主孤兒”,早早夭折。
然而,在攻破大都、基本奠定北伐勝利后,朱元璋遭遇了一個困擾新朝的棘手問題。巧妙的他很快想出了解決之道,這個問題反而成了新興王朝人口突破的關鍵。
隨著大都的攻破,元朝王室四散逃亡,大量蒙古婦女被遺留在了大都。這些異族婦女的命運引發了朝廷內部的討論。許多痛恨元朝統治的人建議將這些女人全部處決,畢竟在元朝的“四等人”政策下,漢族女性受到了諸多壓迫。在這種背景下,朱元璋的決策顯得尤為不同尋常。
面對眾多提議,朱元璋始終保持沉默。他深知,作為一位出身貧寒、曾經出家修行的領袖,他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處理問題的獨特視角。他一向尊重文人,對有識之士非常禮遇,常召見他們,諮詢如何治國安民。
最后,朱元璋做出了一個令許多人吃驚的決定:他給這些被俘的蒙古女人一個選擇的機會。這在當時是極為罕見的,因為在古代社會,女性的聲音往往被忽視,甚至被壓制。朱元璋表示,愿意放這些女性回到她們的族群,只要她們同意,必會保證她們的安全。
而那些不愿離開的,可以留在大明,成為大明的子民,但前提是,她們必須學習漢語、嫁漢人、并遵守漢族禮制。
這一決定的影響是深遠的,大部分蒙古女人選擇了留下。她們的加入,既為新王朝補充了因戰亂而減少的人口,又有效緩解了民族之間的緊張關系。更重要的是,這一做法成功地拉攏了民心,促進了社會的和諧。
從這個決策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朱元璋出身低微,但他通過多年的戰爭歷練,逐步成長為一位杰出的領袖。他的每一個決定,都體現了他對新生王朝的深遠考慮和對國家發展的戰略眼光。要從一個普通農家子弟,最終成為一個朝代的建立者,難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