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的大規??找u,揭開了對方軍事實力的雙重面貌:一方面,伊朗傳統武裝在以色列精確打擊下暴露脆弱性,革命衛隊總司令薩拉米、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巴蓋里等將領身亡,核科學家遭遇“定點清除”;另一方面,伊朗的反擊——包括對以色列軍事中心的導彈攻擊及霍爾木茲海峽的潛在封鎖能力——凸顯其非對稱戰爭體系的危險性。這種矛盾性恰恰構成了伊朗對美國威脅的本質:非對稱性、區域性與全球供應鏈的致命性。
伊朗的軍事威懾力并不依賴航空母艦或隱形戰機,而是建立在三大非對稱支柱上。
一是地理咽喉掌控力: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全球能源命脈,承載著12%的貿易量。伊朗憑借部署于海岸線的數千艘快艇、潛艇及反艦導彈,可隨時發動“蜂群戰術”擾亂航道。其“分散攻擊”模式能有效孤立大型艦船,迫使對手陷入消耗戰。
二是代理網絡與區域影響力。盡管哈馬斯、真主黨實力大受打擊,但伊拉克民兵組織仍保持完整戰力,胡塞武裝更持續襲擊紅海航運。
三是導彈與無人機技術“輸出”。伊朗向胡塞武裝提供無人機技術,使其成功突破美軍航空母艦戰斗群防空系統并損傷驅逐艦。此類“低成本、高效能”戰術已改寫區域戰爭規則。
以色列空襲的核心目標是伊朗核設施,但這場襲擊反而可能強化德黑蘭的核武裝決心。伊朗的地下濃縮廠等設施深藏山體,以色列缺乏鉆地炸彈,唯有美軍B-2轟炸機能摧毀,這正是內塔尼亞胡求援的主因。若伊朗加速核武化,將徹底顛覆中東安全架構,迫使美國直面“第二個擁敵核國家”。
伊朗對美國的威脅,本質是“區域拒止”能力與全球供應鏈脆弱性的疊加。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一度使油價飆升至120美元/桶,觸發全球通脹危機。胡塞武裝在紅海的襲擾已導致貨運量減少70%,若伊朗自己下場開打,破壞力將指數級放大。
沙特、阿聯酋等美國傳統伙伴也正與伊朗秘密接觸,拒絕公開支持以色列。美軍行動日益依賴迪戈加西亞基地的B-2轟炸機及印度洋部署,反映區域基地的不可靠性。
以色列對伊朗的突襲,隱含將美國卷入這場戰爭的戰略意圖?!耙輾б晾屎擞媱?,我們需要美國的大力支持,這是以色列單獨不能完成的?!眱人醽喓幻婀_贊揚特朗普是以色列最偉大的朋友,一面向美方遞話。白宮陷入兩難——若拒絕以色列,將背棄盟友;若參戰,則違背“結束無休止戰爭”的承諾。
伊朗的軍力無法在傳統戰場上擊敗美國,但“地理武器”和代理網絡足以制造一場全球經濟地震。當下最危險的趨勢是,以色列的軍事冒險與伊朗的核野心正形成死亡螺旋,而特朗普政府搖擺的立場可能成為引燃全面戰爭的氧料。戰爭的關鍵不在于殲滅敵人,而是故迫使敵人接受你的意志而不戰。今日中東,意志的博弈遠比炸彈的呼嘯更震耳欲聾。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