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風險快速升溫,美國介入以伊沖突,空襲伊朗核能設施,伊朗也祭出封鎖“海上咽喉”的霍爾木茲海峽反制,此舉將刺激全球原油價格大漲,歐亞能源進口面臨危機,原油成本上升引發經濟危機,軍事地緣政治危機,以及海上貿易中斷危機。
▲2018年12月21日,油輪通過霍爾木茲海峽。(資料照/路透社)
原油價格飆漲
中時新聞網綜合CNBC、EURO NEWS等外媒報導,除了航運貿易之外,每天約有全球消費總量20%的原油經過該海峽,且卡塔爾出口液化天然氣也需要經過該海峽,卡塔爾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之一,占比達三分之一。
每天約有2千萬桶原油運輸需要經過霍爾木茲海峽,相當于全球消費量的20%,高盛及研究機構Rapidan Energy指出,若霍爾木茲海峽遭到封鎖,原油價格每桶將沖上100美元。
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中第三大產油國,日產量330萬桶,市場咨詢機構Kpler數據顯示,伊朗上個月每日出口184萬桶原油。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警告,伊朗此舉是“經濟自殺”,且對其他國家造成的經濟影響比美國還要大。
Rapidan Energy創辦人、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的能源顧問Bob McNally表示,“此舉造成的影響,可能比市場預想的還要長,或許會中斷數周或數個月,而不是是像一般人認為,在美國海軍出手下,在數小時或幾天內解決,美國最終會獲勝,但這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p>
歐亞能源進口國首當其沖
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等于將歐亞國家全都拉進中東沖突之中,美國并不是最主要的受害者,或許伊朗想藉此對全球施壓,進而牽制美國與以色列的行動。
外媒認為,歐亞國家將面臨能源危機威脅,依賴中東原油及天然氣的國家將大受影響,緊接而來就是經濟沖擊,原油價格大漲將使成本上升,擾亂各行各業的運作,制造業、運輸業及農業部門首當其沖。
此外,霍爾木茲海峽封鎖,代表另一層面的軍事升級,歐洲可能因此被卷入沖突,尤其法國及英國在中東地區都有海軍戒護,維持海上貿易運輸安全。貿易運輸也面臨威脅,原料、電子產品和消費品進口可能會延遲,航運保險費可能會飆升,增加歐洲企業和消費者的成本。
霍爾木茲海峽是連接波斯灣和印度洋的海峽,亦是唯一一個進入波斯灣的水道,北岸是伊朗,南岸是阿曼,為全球最繁忙的的海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