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與以色列結束12日戰爭后,重新啟動向中國采購殲-10C戰機的談判。據伊朗媒體及俄羅斯財經媒體周四(26日)報道,這款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研制的4++代中型多用途戰機,有望彌補伊朗空軍長期戰力不足的困境。
▲中國自主研制的殲-10CE戰斗亮相巴黎航展。央視截圖
▲殲-10CE于巴黎航展亮相。央視截圖
▲央視播出殲-10CE的空中格斗訓練影片。央視
以伊開戰12天空防實力受挫后,伊朗方面顯然急于補強空軍機隊,需求恐達400架。目前俄機產能受制于烏克蘭戰爭本國需求,俄智庫承認,中國戰機儼然成為最佳解。
10年前接近簽約卻破局
殲-10CE為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開發生產的單發動機多用途戰機,編號E為外銷版,被視為F-16V與瑞典獅鷲(JAS-39 Gripen E)的經濟替代選擇,單價落在4000萬至5000萬美元之間,視乎配置與訓練包內容而定。相比之下,俄羅斯的Su-35與MiG-35價格更高、產能和交付問題都更具挑戰性。
俄產能不足以補伊朗缺口
報道引述英國IISS智庫《The Military Balance 2025》資料指出,伊朗戰前約有150架可用戰機,大多為70年代購入的美制老舊機型,如F-4、F-5與F-14,維修仰賴自行生產零件,運作艱難,其余如1980年代末期獲得的MiG-29,因缺乏料件,狀況也不佳。
伊朗原計劃透過2023年簽約的Su-35采購案擴軍,訂購50架,惟目前僅收到4架。由于俄國產能多數投入烏克蘭戰爭,短期內難以履行合約,伊朗不得不另尋替代方案。
智庫:殲-10C為當前最佳解
6月13日以色列發動空襲后,凸顯伊朗防空體系薄弱,而美國6月24日同意中國合法購買伊朗石油,讓伊朗有望透過石油易貨方式與中方交易,加快殲-10C采購進度。
俄羅斯科學院普瑞馬可夫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IMEMO)戰略研究員克拉姆尼克(Ilya Kramnik)指出,即使伊朗順利接收Su-35,仍需大量機隊支撐全面防空能力,估計需求達400架。成本較低、供應穩定的殲-10C,是目前唯一可行選項。他也提到,雖然俄制MiG-35是潛在選擇,但該型機尚未進入量產階段,難以作為主力補充機種。
印巴空戰殲-10CE打出威名
巴基斯坦和印度5月初爆發空戰,巴方靠中國殲-10CE戰機搭配霹靂-15空對空道彈,在邊境擊落5架印度軍機,而包括3架法制“陣風”(Rafale)戰機,引發全球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