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麗電子報》6月30日公布的“國政民調”,民眾對賴清德執政整體表現而言,44.7%表示滿意,有46.8%不滿意,不滿意度已高于滿意度,成為死亡交叉。臺資深媒體人陳敏鳳認為,史料搞錯已算不該犯的錯,若講稿內容影射不同主張者為雜質,可就不是小錯,而是大錯!
▲賴清德。中時
中時新聞網引述《美麗電子報》6月30日公布的“國政民調”,調查時間是6月24日至6月26日,賴清德的“十講”已經進行了二講。
由于賴清德“十講”前二講提到長毛象、雜質說,遭到民眾猛烈的攻擊,“總統府”事后刪除爭議文字。而周日的第三講,又被抓出史料錯誤,再度以刪除新聞稿方式處理。
根據《美麗電子報》6月“國政民調”,民眾對賴清德執政整體表現而言,44.7%表示滿意,比上月減少1.6個百分點。有46.8%不滿意,比上月增加1.0個百分點。不滿意度已高于滿意度,成為死亡交叉。
對此,資深媒體人陳敏鳳30日在《美麗島電子報》評論指出,君無戲言,“總統”講錯誤及失言,不應該只刪稿,應該同時表達不當及道歉之意。另外,賴清德提到很多的歷史材料,結果頻頻被抓包,與真實的歷史有落差。
陳敏鳳認為,“總統”的發言應該查證清楚,而且要談的應該是“未來”。史料搞錯已算不該犯的錯,若講稿內容影射不同主張者為雜質,可就不是小錯,而是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