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國新辦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等民營企業家出席

    發布時間:2025-07-15 16:44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5年7月15日(星期二)下午3時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民營企業家代表圍繞“弘揚企業家精神,堅定做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中外記者見面會現場

    見面會邀請了5位民營企業家代表,分別是是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興,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波,內蒙古鄂爾多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臻,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劉百奇,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長云,請他們圍繞“弘揚企業家精神,堅定做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大家交流。

    王興興

    ▲王興興。國新網

    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王興興:

    大家好,我是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我們公司于2016年成立,到現在快9年時間,過去每年,一步一個腳印,取得了一些成績。我們公司主要是做高性能四足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在過去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很多技術指標處于目前全球領先水平。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真正地把機器人推廣到各種應用場景中,無論是工業、服務業還是消費領域,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推動整個社會的技術進步和產品進步。

    張波

    ▲張波。國新網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波: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我是來自魏橋創業集團的張波。魏橋創業集團起源于山東的一家小型油棉加工廠,經過幾十年發展,集團已經成長為一個擁有10萬名員工的綜合性跨國企業,自2012年以來連續入選世界500強。主要業務聚焦于紡織和鋁業兩大傳統制造業板塊,是傳統制造業。當然,我們現在也在積極向新能源、新材料、汽車輕量化等新興領域延伸。作為改革開放以后成長起來的企業,魏橋的發展離不開黨和國家的支持,離不開全體員工的拼搏和奮斗。我們致力于把傳統制造業做精做強,為中國經濟發展貢獻力量。未來集團將繼續深耕實體經濟,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我們的更大作為,也歡迎各位媒體朋友來魏橋創業集團考察交流。

    王臻

    ▲王臻。國新網

    內蒙古鄂爾多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王臻:

    大家好,各位媒體朋友好,我是王臻,來自內蒙古鄂爾多斯集團。很高興今天在這里能夠和大家分享我和企業共同成長的故事。我和鄂爾多斯企業是同齡的,從小是在羊絨衫廠的廠區里長大,小時候看到像云朵一樣潔白柔軟的羊絨被紡成一道道紗線,這些紗線又在穿梭中織成了一件件漂亮的毛衣,我感到非常神奇,可以說我有一個“純羊絨系”的童年。雖然我上大學讀的理工科,畢業以后,像很多同學一樣在戰略管理公司做了兩年,但依然沒有能夠壓抑住我對羊絨這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向往,所以我在2006年創立了1436這個高端羊絨品牌。我們中國有全世界最好的羊絨,我就想為什么不能有一個最好的羊絨品牌和世界一線大牌媲美?后來我接手了集團的羊絨業務和其他業務,開始推動鄂爾多斯系列品牌的重塑、煥新以及時尚化升級,推動公司重大的戰略變革、組織變革以及技術攻關,現在我正在全力推動集團羊絨服裝和電力冶金兩個板塊的系統化提升。

    我覺得作為一個創業的二代很幸運,能夠和企業互推互促、共同成長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劉百奇

    ▲劉百奇。國新網

    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劉百奇:

    大家好,我是星河動力創始人劉百奇。我博士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之后,我先是留校在大學里當老師,后來工作調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做技術工作。2018年為響應國家“雙創”號召,我決定創業,和我的團隊共同創建了一家造火箭的民營企業——星河動力公司。我們的商業模式就是用自己研制的火箭把客戶的衛星送入太空,然后收取發射服務費、運費等。大家也可以理解我們公司是一家往太空“送快遞”的公司。我們面對的市場是低軌衛星、互聯網這樣的市場。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未來10年可能有幾萬顆這樣的衛星要進入太空,這就給火箭這種特殊的太空運輸工具提供了巨大市場需求。根據市場需求,我們公司布局了谷神星和智神星一共兩個系列、四個型號的運載火箭。如果對比地面的交通工具,相當于我們既有小汽車也有大巴車,運載能力從幾百公斤到幾噸、幾十噸,未來可以重復使用,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截至目前,完成了19次火箭發射任務,將81顆衛星送入太空,我們也成為國內發射次數最多、成功率最高的民營火箭公司。

    雖然我們過去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展望未來,還有很多挑戰。今天非常高興在這樣的場合和大家分享我們的創業故事和想法。

    劉長云

    ▲劉長云。國新網

    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長云:

    大家好,我是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長云,是一名法學博士。2017年我加入九州通,當時很多人好奇地問我,說你作為一名法學博士,怎么跨行業到九州通醫藥集團做管理?當時我的考慮有幾個方面:第一,我來自農村,從小目睹了農村醫療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九州通主要定位于為農村提供醫療服務,這個企業在我心目中是一個理想的選擇。第二,我之前一直覺得大健康產業作為朝陽產業,是萬億級的產業,發展的前景比較好。第三,我自從參加工作就做風控管理,這方面有比較豐富的經驗,我認為法律對于一個企業來講,不僅是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利器,也是一個企業構建現代化的風控體系、護航企業行穩志遠的保障。九州通當時發展比較迅速,公司治理也有風控的要求?;谶@些原因我加入了九州通。前面幾年我主要做風控管理,2020年集團換屆,考慮當時我在集團的表現以及集團未來發展的需要,就由我接任集團董事長,探索從創始人團隊治理向職業經理人團隊治理的轉型。經過4年多的治理升級,我們集團實現了穩健的高質量發展。

    記者提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請問,各位企業家在創業路上最讓你感到“大有可為”“正當其時”的瞬間或經歷是什么?您如何展望民營企業、民營經濟發展的未來?

    王興興:今年出貨量相對去年有明顯增長

    對于“大有可為”、“正當其時”的感受確實非常深。我們公司去年發布了G1這款人形機器人,發布以后,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大家也愿意采購我們的機器人,今年出貨量相對去年有明顯增長。不單是我們公司,對整個機器人行業來說,今年上半年的增長速度非???,科技發展趨勢非常明顯。我對民營經濟發展充滿了信心,因為有很好的政策、很好的土壤,這讓大家有更多的信心投入研發、投入生產,做出更多面向未來的新產品、新技術。

    張波:在云南的第二個綠色鋁產業基地投產

    對我來講,最能感受到“大有可為”、“正當其時”的瞬間是7月9日我們在云南的第二個綠色鋁產業基地的投產,因為這是集團響應我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號召,實施綠色轉型的重大舉措。我們從2019年開始,從山東轉移200多萬噸電解鋁產能去云南,利用云南豐富的水電資源,把煤電生產變成用水電生產,實現綠色化轉型。這個舉措不僅大大提高了我們集團的能源綠色占比,也大大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總量,同時還為云南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因為發展西部需要工業帶動。更讓我欣喜的是,它實現了社會、企業和百姓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談到民營企業在中國的發展,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我對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我相信,隨著我們民營企業家們的共同努力,民營企業“正當其時”、“大有可為”的瞬間將越來越多。

    王臻:電冶建成清潔、綠色、科技循環經濟產業基地

    讓我感到振奮的不是某一個高光時刻,而是我們國家對于民營經濟發展持續出臺的好政策?;仡櫠鯛柖嗨辜瘓F40多年發展關鍵點,第一個十年在改革開放春風中我們茁壯成長,第二個十年依靠市場導向、品牌建設成為了行業標桿,第三個十年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號召建成了煤炭、電力、冶金、化工等循環產業鏈?,F在黨和國家對于內蒙古是“兩個基地”的戰略定位,我理解新使命就是羊絨產業要溫暖千萬牧戶、電力冶金產業要點亮未來。

    我們的羊絨產業非常獨特,可能是在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百分之百擁有自己的全產業鏈,我們應該發揮這樣的產業優勢,用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用產業創新與升級,再賦能牧戶、牧民,形成很好的正向循環。由此,構建一個鄉村振興、產業可持續發展、上下游企業可以共生共融的溫暖圖景。

    再說到電力冶金行業,我們的新能源能夠實現百分之百就地消納,通過智慧微電網向我們下游的冶金、化工、物流等產業提供綠色能源替代。所以我們電冶也建成了一個清潔、綠色、科技的循環經濟產業基地。我認為,國家的戰略已經為企業發展錨定了很好方向,通過鄂爾多斯集團40多年的實踐,我們感受到企業因國家的發展而發展、因國家的強大而強大。即使在傳統產業,如果我們可以靠創新來實現產業不斷升級,我們就有能力去打造百年老店。

    劉百奇:民營企業加入,共同推動商業航天產業快速發展

    我是一名航天領域的創業者。作為一名航天人,我想這種令我們激動人心、感到“大有可為”、“正當其時”的時刻非常多。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兩件事兒。第一,2020年11月7日這一天,星河動力公司自主研制的第一款產品谷神星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飛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第一次用民營企業的火箭把商業衛星送入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當時我坐在測控大廳,看到火箭騰空而起,聽到一聲聲“火箭飛行正?!边@樣的口令,最后看見衛星從火箭上平穩順利分離出去,當發射中心宣布“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那一刻,我們激動萬分,深知商業航天這條路我們走對了。我也相信,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商業航天未來一定大有可為。

    再分享另一個事兒,今年6月18日,證監會推出新政,在科創板設立科創成長層,把商業航天納入第五套標準。我想,這不僅僅是我一個人,整個商業航天創業者都感到歡欣鼓舞、特別振奮。展望民營經濟未來,我特別有信心。國家越來越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政策環境也在不斷優化,為我們創造了廣闊的空間。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商業航天領域有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加入這個行業,共同推動了商業航天產業快速發展。我相信民營企業在黨的領導下,堅持求真務實、守正創新,一定能走向更廣闊的舞臺。謝謝。

    劉長云:數字化、人工智能正重塑醫藥行業發展格局

    大有可為,昭示著這個時代給我們民營企業家廣闊的發展空間;正當其時,也是呼喚我們要扛起歷史的責任。大有可為,得益于三方面:一是政策給力。國家對民營經濟的重視和支持,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執行的力度是空前的,而且我們的宏觀政策因勢調整,力度在不斷加碼。二是市場巨大,中國擁有全球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就醫藥領域來說,現在市場規模將近5萬億,隨著健康消費的升級,市場將進一步擴容。三是科技賦能,現在數字化、人工智能正在重塑醫藥行業的發展格局,我認為以科技為核心的轉型正是我們企業打造新質生產力、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展望未來,伴隨著各項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民營經濟的明天會更加美好,政策的支持將會更加穩定長效,市場容量也會持續擴大,創新的活力也會愈發強勁有力。

    記者提問:

    作為民營醫藥流通龍頭企業九州通的領頭羊,劉長云先生您認為民營企業應如何以企業家精神推動醫藥資源下沉,更好地服務基層醫療需求?

    劉長云:偏遠地區建辦事處,基層配送人員五六千人

    我們九州通主要定位是服務于基層農村和邊遠地區。你剛才提到的基層醫療服務,是我們集團主要的服務領域之一。結合這么多年的經驗,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愿意做這個事情。這需要有家國情懷,也需要責任擔當。為什么這樣說呢?基層醫療,很多地方都是偏遠地區,在做服務的時候有幾個非?,F實的問題:一是路途比較遠,配送難度比較大。在中心城市,老百姓在選擇醫療服務的時候,品牌多、廠家也多、品規也多,選擇空間比較多。但基層老百姓選擇的空間相對有限。我們在基層做服務的時候,距離非常遠。我印象比較深的,當時我在新疆和團隊去給客戶送藥品,從公司出發送到客戶那里花了將近一天時間,而且這個過程中有些地方路途比較坎坷。還有一些地方更偏遠,有時候可能還要租用馬匹,甚至用肩扛背挑的方式把藥品送到客戶手上。二是利潤薄、成本較高。因為基層的訂單比較分散,而且每個訂單的金額也不大,再加上路途比較遙遠,有時候可能需要額外投入冷鏈、溫控等設備,幫客戶保存藥品。這樣算下來成本就非常高了。另外一個方面,因為我們送的藥品大部分是基本藥物,本身毛利比較低。從成本角度來講算不過來賬,是有虧損的。三是品種想湊齊比較難,有些平時用量較少的藥,可能因為市場需求較少,有一些廠家不太愿意生產和銷售這類藥品。但這些藥品對基層來講非常關鍵,需要不計銷量、不計成本的滿足需求。

    第二,要有能力去做這個事情。沒有金剛鉆攬不了這個瓷器活。我們公司成立之初就一直往這個方面努力,經過20多年布局現在已經具備這種能力。目前在全國有400多個現代化物流中心,我們在偏遠地區都建立了辦事處,基層配送人員也有五六千人?,F在隨著服務需求的提升,我們也在不斷利用數字化、人工智能技術去提升配送效率以及服務水平。

    第三,要有長期主義?,F在我們每年在基層服務的設施以及數字化方面的投入,數以億計。這么大的投入,從短期來看,回報的效果并不明顯。但是我們還是愿意堅持做這個事情。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推進,基層醫療市場會越來越好。更重要的是,滿足基層老百姓的醫療服務需求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我們企業的社會責任。未來我們會長期堅持下去,把這個事情做好。

    記者提問:

    當前我國商業航天產業正蓬勃發展。請問劉百奇代表為什么選擇商業航天賽道?什么樣的動力激發了您的航天夢?展望未來,您有哪些期待和打算?

    劉百奇:正在研發更大、更強的運載火箭

    商業航天產業是全球范圍內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這個產業是能把一個企業家的創業夢想和國家經濟發展乃至人類共同命運結合在一起的特殊產業,也是一個值得航天人托付終生的產業。2014年,我國出臺政策支持鼓勵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從事航天科研生產活動,大力支持發展商業航天。作為一名航天人,我特別珍惜國家向民營企業開放商業航天的政策機遇。同時,我也看到商業航天未來市場前景非常廣闊,2018年我毅然決定向夢想出發,成立星河動力。

    關于未來,我有兩方面想法。一方面,正在研發更大、更強的運載火箭,比如,正研制的一款火箭智神星2號,是一款大型可以重復使用的運載火箭,基本型運載能力達到20噸,捆綁構型運載能力達到60噸。通過模塊化設計,不同的模塊化組合適應低軌、高軌、深空探測等不同的航天發射任務,并且可以重復使用,可以大幅降低航天發射成本。未來隨著可重復使用技術的不斷完善,這個火箭也會向著智能化和航班化方向發展。

    第二個方面,我們以火箭技術為基礎,拓展其他業務。比如,在拓展在軌服務、在軌試驗等領域,我們和一些合作伙伴計劃聯合開展太空旅游業務,希望有機會參加國家深空探測等重大專項,利用我們的技術拓展更多的商業業務,為中國的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記者提問:

    王興興先生,您認為目前中美在人形機器人發展方面,差別有哪些?人形機器人產業達到量產的關鍵在哪里?如何實現更好地商業化?

    王興興: 人形機器人發展 中美各有優勢

    關于人形機器人技術發展方向和產品發展方向,全世界的共同目標是類似的。由于每個國家各自的文化和產業背景有差異,比如,中國有很深厚的生產制造和硬件功底,美國有很豐富的AI軟件生態,各有優勢,值得大家共同推動與合作。

    目前,我們希望有更開放的合作生態。我們公司過去做了很多軟件開源,包括很多客戶在我們機器人身上做了很多開發和應用,這部分是我最高興和自豪的事情,共同來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尤其是,目前機器人和AI都面臨很大挑戰,需要全球共同努力來推動這件事情,這件事情最值得做,大家共同把技術和產品做好,為全世界提供更好的服務。

    記者提問: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和產業升級,請問王臻女士您所在的行業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作為一位年輕企業家,您和您的企業是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

    王臻:面臨全球產業鏈重塑

    目前我們行業處于深度轉型期,挑戰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來自技術革命的洶涌浪潮,另一方面面臨全球產業鏈重塑。我們在市場端,面臨日益疊加、迭代以及日益多元化的消費者需求。就像一個數軸上有A就有-A,我覺得這些挑戰也是機遇。從大的方向來說,發展的核心其實還是要通過創新和系統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我們要把這些都融合在一起。就拿羊絨時尚來說,從草原源頭,我們在原牧場設立4個頂尖實驗室,負責草原氣候和土壤研究、種山羊的種群保護、動物福利和科學養殖研究、纖維跟蹤以及檢測,真正做到了產學研聯動。同時我們把社區牧民深度連接起來,實現讓牧民增收,讓草原和羊種得到保護,同時得到更高品質的羊絨。

    說到制造端,創新場景更加豐富。染色環節,過去研究傳統的染色,十幾年、二十年前開始做植物染色,前一段時間,我們成功地、規?;剡\用了微生物染色去染色羊絨以及紡織品。我們的微生物染色在國際上也屬于很前沿的,它可以把羊絨的天然品質和優秀性質完美保存下來,增加產品的生態附加值,引領行業向更健康、友好方向轉型。我們的生產鏈條那么長,其實創新有無限可能。

    說到市場端,很重要的是做消費者的洞察?,F在品牌的文化屬性可以說是越來越凸顯了,我覺得文化不一定在于“形”,一定在于“神”,在于它的內涵和底蘊?,F在年輕人對很多東西已經祛魅了,非常有個性和主張。是不是可以設想未來,時尚的終極話語權可能不是在T臺的射燈下,而是藏在文化根脈里。我覺得,中國的文化自信正在轉化成產業自信。

    說到渠道端,渠道端的變革是顛覆性的、是巨大的。線上線下已經深度交織、互相賦能。這樣一種融合對于整個渠道系統、商品系統都有了整體的效率提升。在運營方面,對于市場反饋的感悟,這要求服裝企業對數智化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運用,才能得到新的活力。

    最后要圍繞消費者,讓消費者得到更好的體驗和服務。說了這么多,背后底層邏輯就是從順應變化,變為制造變化,和大家共勉,也向大家學習。

    記者提問:

    伴隨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企業傳承發展問題受到社會高度關注。請問,各位企業家培養年輕一代管理者,除了專業技能外,您最希望傳遞哪些價值觀或者經驗?

    張波:企業使命就是實業報國、制造業強國

    相信在座的5位,我和王臻可能更適合回答這個問題。說到傳承,我是2018年接過了父輩的接力棒掌管這家企業集團,這之前已經跟我父親一起打拼近20年。我是1999年加入集團的,對于我來講,接班之后我傳承了什么?我認為我傳承的不僅是父輩的財富和權力,更是我父親那一代創業人的家國情懷和艱苦創業的工作作風,這也是支撐我帶領新的董事會這些年一路披荊斬棘、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我有這些傳承之后,特別希望下一代年輕的管理者能夠傳承我們的基因,能夠記住自己的初心。

    魏橋創業集團的核心價值觀就是“為國創業、為民造?!?,我們秉持的企業使命就是實業報國、制造業強國。我希望,年輕一代管理者一定要繼承這個精神底色,牢記自己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不但要把我們企業管理好,還要把企業經營好,更要為黨和國家負責、為社會負責、為員工負責,持之以恒履行好企業的社會責任。當然,還有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希望我們年輕一代管理者要傳承下去的。我認為,只有把家國情懷和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好好傳承下來,才能支撐年輕一代管理者應對所有挑戰和困難,打造出百年企業。謝謝。

    來源︱國新辦
    編輯︱賀巧華
    熱門文章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