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地緣政治關系持續緊張的背景下,中國企業不懼風險,今年上半年赴美國上市數量創新高。
據高蓋茨律師事務所披露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共有36家中小型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另外,有40家中企也正等待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包括一家移動廣告服務提供商和一家傳統中藥制作公司。
這意味著,今年在美國公開上市的中國企業可能超過76家,打破去年全年64家的紀錄。
專家將這波中企赴美上市熱潮,歸因于中國境內繁瑣的上市程序,以及較高門檻。
植德律師事務所的一項分析顯示,在中國內地申請首次公開售股(IPO)的企業平均需九個月至一年時間通過監管審批;相關流程在中國香港則只需六到九月,在美國甚至縮短為四到六個月。
Aerion Capital執行合伙人馬學禮(Stephen Markscheid)則指出,中國市場更具主觀性,企業須先經監管部門審核,判斷其是否符合上市條件。一般上,判斷結果取決于企業對符合國家利益行業的增長,是否有利。相比之下,“在美國,只要達到監管部門設定的客觀條例,企業就能上市?!?/p>
不過,愈多中企赴美上市,已引起美國當局關注。今年5月,美國國會議員以國安為由,敦促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將多家中企摘牌;美證交委員會6月也點名中國,擬增加掛牌流程須披露的資料。
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7日,共有286家中國企業在美上市,總市值達1.1萬億美元。當中,除了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等科技巨頭,還包括中國茶飲品牌“霸王茶姬”。霸王茶姬4月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共融資約4億1100萬美元,成為中國消費類企業最大規模的上市交易。
來源︱聯合早報
編輯︱賀巧華
編輯︱賀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