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雞蛋要小心挑選,勿揀變壞發霉的雞蛋。香港一名女子早前在超市購買日本蛋,回家后發現雞蛋已出現裂痕和變黑,懷疑已經發霉。THEi食品與健康科學學系講師文嘉敏博士接受《星島日報》訪問時表示,如果雞蛋出現3種情況時就不應食用,否則可導致中毒喪命。她又教正確保存雞蛋的方法,指出雞蛋不宜洗。
▲港女超市買日本蛋,驚見裂痕發黑超惡心,出現3情況恐中毒喪命。
雞蛋中毒|超市買雞蛋驚見裂痕,3情況恐中毒致命
事主早前在Facebook群組“香港蛋控協會 All About Egg Association”發文并上載圖片,表示自己買完雞蛋回家后,一打開包裝就發現雞蛋出現裂痕和變黑,懷疑已經變壞。根據圖片可見,該批雞蛋中有一只有明顯裂痕及呈黑色,疑似發霉,甚至連帶旁邊另一只雞蛋也開始變黑。
THEi食品與健康科學學系講師文嘉敏博士接受訪問時表示,如果雞蛋出現以下3種情況,就代表不適宜食用:
*蛋殼出現裂縫
*出現異味
*蛋黃或蛋白變色
文嘉敏博士補充指,如果蛋殼出現裂縫,就代表雞蛋失去保護,容易滋生細菌,而出現異味或蛋黃或蛋白變色,就代表雞蛋可能已受污染。
雞蛋變壞|雞蛋要清洗嗎?洗了更多菌易變壞?
根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資料,雞蛋不需用水清洗,如果用水清洗雞蛋,可能會令水份從蛋殼滲入,導致雞蛋變壞:
*由于雞蛋在排出過程中和接觸環境后會接觸到細菌,故在有殼雞蛋的表面找到細菌不足為奇。細菌數量多并不代表食物含有致病菌。
*弄濕蛋殼可能會有利微生物進入蛋內(相信微生物會跟水透過毛細作用從小孔滲入蛋內)。殘留在蛋殻表面上的水可能有助蛋殻上的細菌繼續生存。
*不當清洗亦可能破壞表層膜。許多市面上出售的雞蛋在商業加工處理過程中實際上已作清洗。為盡量減低微生物進入蛋內的機會,清洗工作需以指定方式進行。
不同蛋類食物的最佳貯存溫度
雞蛋的存放位置亦會因煮熟后再有不同,香港食安中心指出,本地食物中毒個案常見是由蛋類菜式貯存溫度不當而引起,食安中心建議如蛋類食物在烹制后并非即時食用:
*炒滑蛋等熱食的食用或貯存溫度:保持在攝氏 60 度以上
*三文治及甜品等冷食貯存溫度:攝氏 4度或以下的溫度存放。
雞蛋中毒|如何清潔雞蛋? 正確處理雞蛋方法
食安中心教正確處理雞蛋的方法:
*向信譽良好的可靠供應商購買雞蛋。
*遵照雞蛋包裝標簽上的食用日期和貯存溫度。
*在一般情況下,雞蛋是不用清洗的,但雞蛋若遭禽鳥糞便污染,可用水清洗(如有需要,可用家居洗滌劑輔助清洗)。清洗后,應立刻烹煮雞蛋。
*避免進食生或未經徹底煮熟的雞蛋和蛋類制品,尤其是長者、嬰兒和孕婦。
*雞蛋應徹底煮熟至蛋黃和蛋白完全凝固。
3招分辨雞蛋新鮮程度及品質
要分辨雞蛋是否新鮮、變壞,要靠聞?文嘉敏博士建議用以下3大方法自行檢查雞蛋是否新鮮及其品質:
分辨雞蛋新鮮程度及品質的方法
1、將雞蛋放入裝滿冷水的容器中,如果直接沉入水底就是新鮮雞蛋;如果一開始往下沉,之后再浮上水面,就是過期雞蛋。原理是不新鮮的雞蛋水份會減少,令蛋內的氣體變大,從而令雞蛋浮上水面;而新鮮雞蛋沒有氣體,所以會沉入水底。
2、用燈光照雞蛋,如果發現雞蛋尾部的氣室愈大,就代表雞蛋愈不新鮮。原理與放入水中相同,當雞蛋不再新鮮時,蛋內的氣體就會增加,令雞蛋的氣室變大。
3、直接打蛋在碟上,如果蛋白呈較厚的圓拱形,就代表雞蛋的品質較好;如果蛋白呈較稀的扁平狀,就代表雞蛋的品質較一般。
更多食品安全相關資訊,盡在星島環球網: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