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深秋,適值冷鋒殺到,天氣一下子忽冷忽熱。此時,人體抵抗力最備受考驗,加上流感及新冠感染個案為數仍不少,令傳染風險大增。
注冊中醫師張勇提醒大家,深秋時分仍有“余燥”,但必須小心,切勿清熱過度,否則反而有機會削弱免疫力,適得其反,建議改為食用滋陰護脾胃的食物,以助增強抗病能力。
秋天要降燥 解構深秋健康飲食原則
張勇醫師表示,天氣逐漸轉涼,此時外邪的屬性,亦會有所改變,燥邪也不一定以“燥熱”為主。初秋之氣與深秋之氣,兩者有別,其所引致的燥熱性質,不盡相同。
因此,深秋飲食上,需按照不同的燥熱性質來加以調理,在降燥之余,亦不宜太過于清熱,應以“滋陰潤肺”、“護脾胃”為基本準則。同時需要注重“益氣補肺”,方可加強人體抵抗力,預防冬季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統的感染。
此外,肝臟有“喜條達而惡抑郁”的特點,故在秋季如受情緒、壓力、不良生活習慣等影響,亦會出現“肝氣郁結”或“肝火旺盛”等表現。于肝臟的調理上,應從情緒入手,使肝臟疏通、舒暢、條達,以保持全身氣機疏通,日常情緒宜保持平穩、少郁怒、少熬夜。
忽冷忽熱易致病 推薦10種滋陰健脾防病食物
張勇醫師指,深秋早晚的溫差會更為顯著,外邪很易有機可乘,日常飲食調理上宜作針對性的調整,以加強抵抗力。
食材選擇上,應選用“平補”之品,并注意少食性味寒涼的食品,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建議可多選擇滋陰、潤肺、益氣、益脾胃的食物,例如蜂蜜、板栗等等。他特別挑選了以下幾款補而不燥、十分適合深秋食用的食物,供大家參考選擇。
4款益脾胃防病食物食用宜忌
以下4款食物,分別具有滋陰、生津、潤燥、補肝、益腎等不同功效,在深秋時分食用,可助調理身體機能,提高人體抵抗力,預防感染外邪疾病。
6款增強抵抗力藥材食用宜忌
另外,以下6款中藥材,例如玉竹等,符合深秋“平補”原則,同時有助加強脾胃、肺腎、肝臟等功能,以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利防病。食物例子、功效及食用宜忌如下:
轉季增免疫力食療 推薦3款護肺健脾湯水茶飲
張勇醫師表示,“燥”是秋季的主氣,故在秋季人體易受燥邪侵襲,繼而出現傷津耗氣的表現。而在五臟(肝、心、脾、肺、腎)之中,肺臟有“喜潤而惡燥”的特點,最易受邪而致虛。
中醫學所指的“肺臟”,除了指解剖學中的肺部及其功能之外,“肺臟”還與人體的抵抗力、免疫力、水分代謝、血液循環、呼吸、皮膚、大腸、鼻等有聯系。
他特別推薦以下3款湯水及茶療,包括:太子參石斛茶、桑椹桂圓茶、蓮藕蓮子百合湯,于深秋時分飲用,可助清燥、護肺,以及健脾、益氣、生津和養陰等。各款的用料、制法及功效等如下:
太子參石斛茶
材料:枸杞子 1錢、石斛 1錢、太子參1錢
制法:各材料洗干凈,加開水浸泡15分鐘即可飲用,可反復沖泡
功效:益氣生津、養陰清熱
桑椹桂圓茶
材料:桑葚 1錢、桂圓 1錢
制法:各材料洗干凈,加開水浸泡15分鐘即可飲用,可反復沖泡
功效:補血滋陰、補肝益腎、烏發
蓮藕蓮子百合湯
材料:蓮藕 約1節、鮮百合 5錢、蓮子 5錢、陳皮 1片、蜜棗 1顆
制法:各材料洗干凈,蓮藕去皮切件,加適量水大火煮滾后,轉中小火煲45分鐘,即成。
功效:健脾和胃、養陰安神
3款長者護肺食療 南瓜百合粥益氣養胃
因“肺氣”與“秋氣”相應,秋季也多見肺部的病變,對于長者更加有需要加強保健肺部,以預防秋季常因燥邪傷肺而出現的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結、皮膚干裂等癥狀。
長者“肺氣”充足更能抵御外邪入侵,因為肺氣與免疫系統相關,故秋季養肺,既可預防及改善秋燥癥狀,更可增強肺臟對于外邪的防御能力,加強人體抵抗力。
張勇醫師建議長者,可食用以下3款食療,以達到加強“肺氣”,以改善整體身體機能,預防感染疾病的功效。當中,包括:南瓜百合粥、五指毛桃石斛煲雞湯,以及杜仲黑豆茶,制法簡易:
南瓜百合粥
材料:南瓜150克、干百合15克、米60克
制法:各材料洗干凈,干百合泡水浸軟待用,南瓜切塊。水滾下米,煮至米開花,加入南瓜和百合,轉中小火再煮約25分鐘,加鹽調味。
功效:養胃、益氣、安神
五指毛桃石斛煲雞湯
材料:五指毛桃60克、石斛15克、枸杞子10克、雞半只
制法:雞先潮水,其他材料洗干凈,五指毛桃浸泡10分鐘后,各材料放進湯煲,加入清水,大火煮沸后,轉中小火煲90分鐘后,加鹽調味。
功效:健脾補氣,益胃生津
以及杜仲黑豆茶
材料:杜仲5錢、黑豆5錢、枸杞子3錢
制法:各材料洗干凈,加水適量煮約1小時即可飲用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
適用人士:本品偏溫,特別適合體弱、手腳冰冷者飲用
更多換季養生分享,盡在星島環球網: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