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 糞便太硬等于便秘?專家解構原因,教5招擺脫便秘

    發布時間:2024-02-22 14:28

    便秘是一個常見的腸道問題,人人的排便習慣不同。 便秘通常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糞便太硬或太小或是排便非常困難,可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香港整體便秘患病率為14.3%,學前兒童便秘問題更高達近三成。 便秘可由不同原因導致,要解決便秘問題,可由生活和飲食習慣等方面入手,大多有明顯改善。

    糞便

    什么是便秘? 糞便太硬也屬便秘?

    便秘大多數是由于結腸肌肉收縮功能弱化,糞便因而在結腸內停留過久,令糞便中的水分被結腸過量吸走,大便會因此變得干硬,難以排出,從而導致便秘。

    便秘有何影響? 排便太用力恐中風?

    便秘雖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可引致身體不適,例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痔瘡出血、肛裂、腹脹與腹痛等其他征狀。 更嚴重的是高血壓患者在排便時如過分用力,會令血壓上升,可引致昏厥或中風。 長期便秘亦可令人情緒困擾,誘發抑郁癥。

    便秘成因是什么? 5類人易便秘?

    1. 長者腸臟蠕動較慢,是便秘的高危一族。 長期病患者因為身體虛弱,缺乏力氣排出大便。

    2. 疲倦、長期臥床、缺乏運動、飲水不足或飲食中缺乏纖維質等都可令糞便變得較硬及難以排出。

    3. 心理因素或日常生活模式的改變,例如壓力、情緒低落和旅游,均可引致便秘。

    4. 某些藥物的副作用亦可引致排便困難,例如嗎啡類止痛藥、鈣片、抗抑郁藥等。

    5. 便秘亦可由一些疾病引起,例如脊髓神經受損、糖尿病或甲狀腺素過低。

    預防便秘6大方法 吃麥皮也有效

    1. 建立定時排便的習慣,勿忽視便意。 例如早上起床后先喝水以刺激腸臟蠕動,或在早餐后上廁所。 若長者需要使用便盆或便椅等設備,要注意安全和提供足夠的私隱空間,使長者如廁時不受干擾。 此外,如廁時可使用腳踏,模擬自然蹲姿以幫助排便。

    2. 多進食高纖維食物,成人及青少年的每天建議攝取量是不少于25克的膳食纖維。 纖維可分為水溶性(例如:麥皮和水果)和非水溶性(例如:全榖物食物及蔬菜),水溶性纖維可以軟化大便而非水溶性纖維則可以令大便成形,并促進腸臟蠕動。 此外,攝取適量的油脂也可以潤滑腸道,促進大便排出。

    3. 每天要攝取充足的流質,如開水和清湯,令糞便軟化和容易排出。 每天建議攝取量一般為6至8杯。

    4. 每天作適量的運動如步行,可刺激腸臟蠕動。

    5. 經常保持心情輕松和定時作息。

    6. 按摩腹部增加腸臟蠕動,可在大便前以順時針方式按摩腹部約15分鐘,有助刺激糞便向直腸及肛門推進。

    宜盡早找出便秘原因 大便習慣改變或腸癌先兆

    筆者想強調,雖然便秘多與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有關,但查出便秘原因亦相當關鍵。 既可針對原因而作出相應的治療,更可盡早發現相對嚴重的疾病,以免延誤病情。 例如大便習慣突然改變,糞便中帶有血液或黏液,這有可能是患上腸癌的征兆,應盡早求醫。

    此外,因應個別情況,醫生或會處方治療便秘的藥物。 藥物亦有一定的副作用,服用前應征詢醫護人員的意見,不當服用可能會引致脫水或藥物依賴。 切記瀉藥只應短期或間歇使用,若長期使用則可造成藥物依賴和減低腸臟功能。

    撰文:蔡嘉敏 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講師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

    熱門文章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