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的沖突爆發已逾半年,在以色列繼續猛烈攻擊加沙的背景下,巴勒斯坦日前提交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的申請,不過被美國動用否決權阻止了提案通過。盡管美國總統拜登對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越來越不滿,口吻也愈加強硬,但美國仍數度否決了要求加沙?;鸬穆摵蠂怖頃Q議,并持續向以色列提供援助。適逢美國大選之年,拜登的以色列政策似乎陷入兩難:力挺可能令美國在國際社會中面臨孤立,反對則無異于自我否定。
過去幾十年,以色列一直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關鍵考量和首要盟友,但拜登和內坦尼亞胡的關系算不上親近。而在去年哈馬斯武裝分子向以色列發動突然襲擊并擄走人質后,拜登在一周后訪問以色列特拉維夫,并在機場擁抱了內坦尼亞胡。拜登的以色列政策自此被形容為“熊抱”策略。
隨著加沙平民死亡人數攀升及人道主義局勢日益惡化,美國對以色列施加的壓力也愈來愈大,看得出來拜登對內塔尼亞胡已愈來愈不耐煩。在2月中旬,拜登還只是私下抱怨無法改變內坦尼亞胡在加沙的軍事策略。到了3月,拜登就嚴厲警告,以軍在拉法發動地面進攻將是個“錯誤”。
從半年多的加沙戰爭來看,內塔尼亞胡對于美國施壓明顯是“吃硬不吃軟”,最新的消息是,內塔尼亞胡已經批準以軍在加沙地帶南部城市拉法開展地面行動的計劃。
美國國內現在出現了相當多支持巴勒斯坦人的聲音,有軍人為此在大使館前自焚,國務院雇員發表公開信辭職,共和黨也趁機發起圍攻,甚至民主黨內部也批評不斷。美國多間大學連日發生多場挺巴示威,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等均有眾多示威學生被拘捕。
有分析指出,拜登政府本可以借聯合國安理會投票之機順水推舟,讓巴勒斯坦得以成為聯合國成員國,一方面可以施壓以色列,另一方面也可以確立領導巴自治政府的法塔赫在國際社會中的代表地位,以壓制哈馬斯。事實恰好相反,在4月18日的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美國運用其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阻止安理會向聯合國大會建議“接受巴勒斯坦成為成員國”。安理會15個國家中只有美國投了否決票。
不少人可能認為,拜登是受美國猶太人團體施壓才不敢容許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成員國。但皮尤研究中心上月公布民調顯示,認為兩國方案是解決以巴沖突最佳辦法的美國猶太裔受訪者比例達46%,其中13%更是直接支持由以巴共治一國的方案。
而單從選舉角度來看,拜登如今籌款充足,也不必特別依靠猶太金主;反而,如果拜登直接支持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成員國,將有助拜登爭取不滿其以色列政策的年輕及少數裔選票。但美國最終還是否決了有關提案,并呼吁巴以直接談判。
事實上,拜登自上臺后,將結束“無休止的戰爭”、重返伊核全面協議和推行價值觀外交作為中東政策的三大優先任務。以色列持續在加沙的軍事行動顯然正在破壞拜登政府的中東戰略,但基于美國與以色列數十年來的“特殊關係”,拜登顯然不可能一改美國之前對以色列一貫以來的立場,因此,會令人感覺其對以色列的政策是否陷入兩難?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