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患白內障情況十分普遍,不過有專家分享經驗指,自己年近90歲的母親,至今視力良好,沒患白內障等眼疾。她表示,多吃4種食物有效預防視力退化,維持眼睛健康。
90歲婆婆無白內障 常吃4食物護眼
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在節目《小宇宙大爆發》指,母親雖已接近90歲,不但沒有老花、白內障等病,穿針孔時更不用佩戴眼鏡,視力良好。
眼科醫生周宗賢亦在節目上回應指,這代表譚母身體狀況維持得很好,身體機能佳,因此延緩眼睛老化速度。他提醒,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喝酒、使用類固醇、眼外傷、高度近視、缺乏營養等因素,也可能導致白內障提早出現。
如何延緩視力退化?
譚敦慈指出,日常生活留意以下4件事,有助延緩視力退化,維持眼睛健康:
清潔眼睫毛:由于素有接睫毛習慣,因此經常清潔眼睫毛
定時讓雙眼休息:每用眼半小時,會休息約10分鐘
避免熬夜:每晚9時入睡,早上5時起床
定期檢查:每半年接受眼科檢查,特別是有近視的人士
吃什么可護眼,防白內障/黃斑病變等眼疾?
飲食方面,譚敦慈指出,不煙不酒,飲食均衡,多吃以下護眼食物,有助預防各種眼疾:
1. 紅蘿卜
營養成分:β-胡蘿卜素
功效:預防夜盲癥、干眼癥、黃斑部病變等眼部疾病
2. 番薯
營養成分:β-胡蘿卜素
功效:預防夜盲癥、干眼癥、黃斑部病變等眼部疾病
注意事項:屬淀粉類,避免進食過量
3. 含Omega-3的魚類
例子:三文魚、鯖魚、秋刀魚
功效:減少患白內障的風險
4. 堅果類
例子:核桃、夏威夷豆及開心果
營養成分:維他命E
功效:有助抗氧化、消炎,延緩眼睛衰退
白內障成因/癥狀是什么?
據香港衛生署資料,白內障是指眼睛內的晶狀體逐漸變得混濁,成因及常見癥狀如下:
白內障成因
白內障成因眾多,包括遺傳和先天性因素。在長者最常見的成因是,因為年齡增長,晶狀體逐漸變質、硬化和混濁,和疾病如糖尿病也會令白內障提早出現。
白內障癥狀
常見的癥狀是視覺逐漸模糊,有時會覺得光線周圍出現光圈以及影像的顏色不夠鮮明。
若是在夜間駕駛,會覺得迎面駛來的汽車車頭燈刺眼而感不適或煩躁。
一般而言,癥狀惡化的程度相當緩慢,并視乎晶狀體最混濁的位置及其發展過程而定。
長者6大常見眼睛問題 最早40歲有老花
據香港衛生署資料,隨著年紀的增長,眼睛的組織會漸漸退化,長者有機會出現以下常見的眼疾:
1. 眼皮下垂
由于眼瞼上的皮膚組織失去彈性及肌肉衰弱所致,一般輕微的眼皮下垂不會引起不適或影響視力。
2. 眼干
眼干會令眼睛刺痛、干澀及畏光。主要成因包括:
淚腺功能衰退
極度干燥或污染的環境
眼部感染
藥物反應:如使用感冒藥、抗過敏藥、利尿劑及含有防腐劑的眼藥水等。一般眼干可使用人造淚液來紓緩,或使用增濕器將室內的濕度提升。若持續眼干或眼部感染,應盡快接受治療。
3. 淚溢
淚溢是指經常有眼濕或流淚的現象。主要成因包括:
淚孔因眼皮松弛而不能緊貼于眼球,眼淚不能順利地流進淚管里而溢流出眼外
淚管阻塞
異物入眼
眼睛發炎等
淚溢須根據不同的原因而作出處理,持續的淚溢,應找醫生診治
4. 老花
由于晶狀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失去彈性,當要看近的東西時,便不能準確聚焦,令影像模糊。老花約在40歲開始發生,度數會隨著年齡而增加,直至約60歲便會穩定。
患者可配戴合適的老花眼鏡來矯正視力,但眼鏡必須由合格視光師或眼科醫生驗配。配戴老花眼鏡后還需每2至3年定期驗眼一次,確保因應視力的改變而使用合適度數的眼鏡。
5. “飛蚊”
在眼球的玻璃內有些浮動的不透明物質,使視覺上出現一些俗稱“飛蚊”的浮動影像或黑點?!帮w蚊”多是短暫的現象,它的數量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而且有機會消失。
6. 眼蒙
以下列舉3種引致長者眼蒙的常見疾病,每一種都須由醫生作出診斷,及因應病況而提供治療:
白內障:眼球晶體逐漸變得混濁,引致進入眼睛的光線減少,影像模糊不清,令視力下降。
青光眼:眼球壓力過高導致視覺神經受破壞,患者的視力下降及視野縮窄。這是一種嚴重的眼疾,若不及早醫治,視力會永久受損甚至失明。
老年性黃斑點退化(俗稱眼底退化):黃斑點位于視網膜 (俗稱眼底)的最中央,有豐富視覺細胞及神經線,主要用來分辨顏色、物件大小及進行精細閱讀的活動。黃斑點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出現萎縮及退化的現象,患者所看的東西會出現變形,如直線變曲線,有時放大或縮小,或間中有暗點,以致視力模糊。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
最權威的香港本科升學資訊!10月19日,星島新聞集團攜香港各大高校,在深圳舉辦香港高等教育博覽會,推介優質香港高等教育資源。名額有限,請點擊鏈接填寫資料,及早獲得參加機會。
https://www.wjx.top/vm/QkvSl2q.aspx
報名人數眾多,會有資格審核環節,請務必認真填寫。